Site mapAbout usConsultative CommitteeAsk LibrarianContributionCopyrightCitation GuidelineDonationHome        

CatalogAuthor AuthorityGoogle
Search engineFulltextScripturesLanguage LessonsLinks
 


Extra service
Tools
Export
隋唐時代の中國美術の日本への影響(下)
Author 杉山二郎
Source 佛教與中國文化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 (下輯)
Date1995.07
Pages773 - 790
Publisher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總會宗教研究委員會
Content type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Language日文=Japanese
Keyword壁畫; 石窟; 中有
Abstract最近比較文學的領域引起許多熱烈的討論。 日本位於歐亞大陸的東端僅隔著一道狹長的海峽的海峽形成列島. 因此遠溯在紀元前三千年以前便已由朝鮮半島,以環日本海的寒流轉換成暖流的管道的地理地位,長期以來一直蒙受中國文化,中國美術的影響。在東亞圈的國家中,自古以來最早形成文明的中國,從發源於黃河流域的夏,商,周,一直到達春秋戰國時代,透過北歐亞的草原絲路,從西亞的古代文明接受了北亞的遊牧馬民族文化. 不單是騎馬文化,武器這類事物,乃至連動物圖案,青綠色的寶石,天青石,玻璃,及其襄嵌技巧,甚至連天文曆法及其他的文化,全都留下有流入過的痕跡.

秦,漢時代,尤其是前漢武帝時代的漢帝國的擴張,透過在朝鮮半島上,樂浪,帶方群治的設置,及經由雲南往東南亞的遠征,再君上有名的張騫的西域遠征,連接西亞,北亞及印度的絲路的開通,帝國國力之強大,足以和地中海的羅馬並駕齊驅,共同稱霸世界. 這種東西交通網的完備,對起源於印度的佛教,並且曾蘊釀成不單是以宗教思想的名義而存在的形而上學方面的思辯學,還含蓋了西亞文化,印度文化,中亞文化的當時的百科全書性的知識大系和技術科學大系的佛教文化的流入,恐怕只能說它居功厥偉呢!

特別是北魏大同近效的雲崗石窟和洛陽的龍門石窟,及近年被發現的麥積山石窟和炳靈寺石窟,如果我們追溯這些石窟的最原始形式,的敦煌鳴沙山莫高窟千佛洞譜系時,我們的視野將更進一步延伸,看到中亞的隊商都市近郊的許多石窟寺院. 吐魯番高昌國的柏孜克里克 (Bezkilik Gorttoes) 千佛洞,庫車近效的克孜爾 (KumtulaGrottoes) 千佛洞等的摩崖石窟,若更往西追尋的話,會注意到以五十三米,三十五米的大佛像為中心所展開的巴米揚 (Bamiyan Caves) 石窟群的存在.

橫孔式的石窟其形式又可分為塔院窟和僧院窟二種,我們一路循跡搜尋至散布在印度的德干高原的阿旃陀 (Ajanta Caves) 石窟,埃洛拉 (Ellora Caves) 石窟,或Pitalkhora石窟寺院,以往即曾論及,這些都是橫孔式石窟的原始草創形態. 但探尋大佛之道的起源,與其認定" 巨像的譜系" 也以巴米揚 (Bamiyan) 大佛為起源,倒不如應循跡往至今遺物尚存且在聖經中有所記載的巴比倫國王尼布加尼撒 (Nebuchadnezzar) 二世所建造的金製巨像,或被列入世界的七大奇觀之一的羅德 (rhodes) 島的巨像,及現存的尼羅河流域的巨像群中,找尋起源. 若從這個觀點來看,如果把這種橫孔式的石室也涵蓋到墓地的範圍時,則尼羅河的Beni,Hasan 橫孔石窟群,甚至從阿拉伯半島到伊朗高原所散布的橫孔石墓,和有阿肯美涅茲 (Achaemenid) 王朝的王墓存在的波爾基波里期 (Persepolis) 和那克休斯坦 (aksh-i Rustam) 處都可以發現到許多的例子.

傳入日本的佛教文化時間是在六世紀前半,堪稱最古老木造建築的斑鳩里法隆寺是佛教美術的寶庫一事是無庸置疑的,但從事營造佛像的專業工人們,和指導的僧侶絕大多數皆屬半島出身者,而這些人都是由中國本土來的移民. 朝鮮三國對佛教文化的接納,以北部的高句麗為最早,與北魏同屬鮮卑種族的層次上,接受並消化北魏的佛教文化,而帶給日本的飛鳥朝佛教文化極大的影響. 在大和朝廷中直接教示佛教文化的國王便是百濟的聖明王,據說是因和南朝南梁的武帝間有往來關係而模倣學習來的; 雖也有學者提出南梁對飛島朝佛教文化的影響之論點,但因南朝的遺物非常缺乏,而有久缺具體的證據之憾.

倒是日本在天武,持統朝期 (在美術史年代區分上,是屬於白鳳樣式) 的藤原京,乃是模倣唐朝的都城制度;由藤原京可以發現與大安寺,孳師寺這些國家營造的大伽藍和佛像同樣的,都是唐朝樣式的流入. 今天在奈良及京都的京藥師寺大殿的銅像藥師三尊像便是這個時期的作品,我推定已燒毀了的法隆寺大殿的壁畫,是是從唐朝派遣過來的和郭務悰一齊來日本的中國彫工,畫工們之作品. 這藥師三尊像的鑄造,汲取從高宗到武則天期間在長安活躍的工人的流派精隨,如今是東京國立博物的館藏. 最能反映出寶慶寺龕佛諸尊的石彫的造形感覺和樣式的非藥師寺三尊像莫屬. 此外,法隆寺的壁畫也是吳道子和西域系尉遲二僧們的畫風再現的傑出作品. 更甚者,可稱得上是絲路終點站的正倉院寶物,在其無數的工藝,染織品中,濃烈地反映出範圍廣泛涉及技術表現形式,意匠等各領域上的,中唐美術工藝之影響. 最近朝鮮慶州的雁鴨池出土遺物,陜西扶風縣 法門寺塔基地宮珍寶等處,即是上述淵源的具體資料,開始廣受矚目,研究. 我想基於這個觀點,來研究中日比較美術史的一面.
Hits348
Created date1998.07.22
Modified date2016.10.06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Notice

You are leaving our website for The full text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above database or electronic journals may not be displayed due to the domain restrictions or fee-charging download problems.

Record correction

Please delete and correct directly in the form below, and click "Apply" at the bottom.
(When receiving your information, we will check and correct the mistake as soon as possible.)

Serial No.
252010

Search History (Only show 10 bibliography limited)
Search Criteria Field Codes
Search CriteriaBrow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