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uthor |
陳清香 (著)
|
Source |
空大人文學報
|
Volume | n.2 |
Date | 1993.04 |
Pages | 51 - 70 |
Publisher | 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系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2.nou.edu.tw/humanity/index.aspx
|
Location | 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中國佛教; 佛像; 觀音菩薩=Avalokiteshvara; 千手觀音像; 佛教雕塑 |
Abstract | 在佛教藝術史的長流中,觀音菩薩像的創作是最普遍的題材之一。而觀音像外形,又以變化豐富而著稱,而諸多不同外形中,又以千手觀音最為獨特。 千手觀音是密教六觀音之一。其儀軌的入華,可能在北周或初唐,至於表現在藝術創作上,在京洛地區,已鮮有唐以前的遺例。但在四川石窟造像上,尚可尋獲不少盛唐,晚唐的遺例。多半是以浮雕或高浮雕的方式表現之,有坐、立,及善跏坐三種姿勢,其中手臂除腹前,當胸肩上等數十雙立體的表現外,其餘千手均以放射性的排成圓形,佈列在觀音像肩後四周,和觀音的光輪結成一體。 宋代以後,造形趨於立體化,更有千手均實際雕出,手中具各持物的遺例,明代的佳作尤多,到了清代,造形更有新的突破,除以傳統的正面觀表現外,又出現了四面千手觀音像的式樣,千手觀音立於五百羅漢堂的字路口,四個方向都可看到千手觀音的正面,手臂也真實的具千隻以上。 千手觀音的創作在中國流行逾千年,在圖像學上,始終秉持著面容圓滿,姿勢正面觀,手臂呈放射狀,由內而外,左右對稱等安定均衡的美感。在宗教上,千手觀音是密教修持法門的一種,如手印,趺坐姿勢象徵著「修定」。而眉心白亳,手上日月輪,千手環成的光輪等,則代表光明,智慧。從垂廉雙目的神情,則又說明了慈悲,含容等。而千手的持物則更表現了救苦救難,滿人所願的誓願。 本文列舉唐宋元明清等歷代的千手觀音造像遺例,以說明其時代的特徵、宗教的含義、圖象學的美感等等。
|
ISSN | 10212116 (P) |
Hits | 804 |
Created date | 1998.07.22
|
Modified date | 2024.02.05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