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mapAbout usConsultative CommitteeAsk LibrarianContributionCopyrightCitation GuidelineDonationHome        

CatalogAuthor AuthorityGoogle
Search engineFulltextScripturesLanguage LessonsLinks
 


Extra service
Tools
Export
漢譯四本三自性論之比較研究
Author 趙國森
Date1986.05
Publisher能仁書院哲學研究所
Location香港, 中國 [Hong Kong, China]
Content type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Language中文=Chinese
Degreemaster
Institution香港能仁書院
Department哲學研究所
Advisor羅時憲
Publication year1986
Keyword龍樹=龍猛=Nagarjuna=kLu-sgrub; 緣起論; 緣起=十二因緣=Pratityasamutpada; 緣起=pratitya-samutpada=conditions=paticca-samuppada; 緣起=paticca-samuppada=pratitya-samutpada=conditions; 說一切有部=Sarvastivada; 認識論=Epistemology; 遍計所執性=Parikalpita-Svabhava; 圓成實性=parinis!panna-svabhava; 勝義諦=第一義諦=paramartha-satya; 部派佛教=Abhidharma Buddhism; 金剛乘=真言教=瑜伽宗=坦特羅佛教=密教=密宗=Tantric Buddhism=Esoteric Buddhism=Vajrayana Buddhism; 初期佛教=早期佛教=根本佛教=原始佛教=Primitive Buddhism=Early Buddhism; 依他起性=Paratantra-Svabhaava; 佛教; 佛; 自性=Svabhava; 世俗諦=samvrti-satya; 中觀學派=龍樹學=中觀佛教=Madhyamaka=Madhyamika; 中觀; 二諦=twofold truth
Abstract一、全文概述
  第一章旨在說明個人研究本論的因緣,範圍及方法。
  第二章是希望通過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及中觀學派,以觀察佛家在「境」方面的思想發展,並且尋找早期瑜伽行派的三自性思想與龍樹所倡二諦說法的密切關係。
  第三章是藉考察瑜伽行派三自性思想的發展,而與本論思想對照(祇限於三性定義及分類上),俾能清楚本論在瑜伽行派中大約屬於那期的作品。同時也有助於研讀本論的內容思想。
  第四章是對現存本論四個譯本(指漢譯)作給合的介紹,一方面可讓讀者在四譯的所依本子、譯本價值及作者問題等上有梗概的了解;同時又可提出筆者對此四譯的看法。
  第五章旨在疏通本論內容,也是全文重心,筆者找出四譯本的特點,把它分成梵、藏兩組,而在梵藏兩組中各有二譯,這便有利於譯本的互校,不過,在對勘時,是較著重梵譯。其次是每頌筆者均有校釋去說明,這是筆者對校四譯後的所得,並且引瑜伽行派的經論來相互發明,最後還有一表以便於概覽四譯的關係。
  第六章是筆者提出個人對本論思想的見解,俾能了解本論的獨特處及價值所在。
二、研究總結:透過本文六章的分析,筆者可以總結出下列的考察所得:
  (一)龍樹的二諦說法思想與瑜伽行派早期的之三性思想是一致的。(第二章的總結所得)
  (二)由考查了三自性思想的流變後,可以確定本論思想應在攝大乘論後,陳那、護法前。
  (三)把本論作者視為世親,大約無誤,至於屬那一世親則有待研究。
  (四)本論思想的兩大特色:1. 繼承了前此經論(指世親造三十頌前的經論及注釋)思想,並加以系統地組織。2. 本論獨特的思想:(1) 計的三種分類;(2) 三性中道與三性一一中道的融貫思想,即論中的有非有性及二一性。
  (五)本論漢譯的頌文內容有多處仍待訂正,(有待訂正部分可參看第五章末後的表)
  (六)第五章於每頌後的「大意」,是經筆者把四譯內容審定後,所作的理解。
Table of contents一. 緒言
 (一)研究三自性論的動機
 (二)研究三自性論的方法
二. 佛教對「境」存在的探索--瑜伽宗前部分
 (一)原始佛教時期
  1. 緣起論
  2. 認識論
  3. 對存在--「有」的觀念
 (二)部派佛教時期--說一切有部
  1. 歷史背景
  2. 實有概念的特質
   (1) 實有的意義
   (2) 「三世實有,法體恒有」的思想
   (3) 有部的二諦--勝義諦及世俗諦
 (三)中觀學派時期--龍樹
  1. 龍樹的時代背景
  2. 龍樹的緣起思想
  3. 龍樹的「二諦」與「緣起」的關係
  4. 小結
三. 瑜伽宗的三自性思想
 (一)引論
 (二)三自性的順序
 (三)三自性的定義及分類
  1. 遍計所執性
  2. 依他起性
  3. 圓成實性
  4. 小結
四. 三自性論的四個譯本簡介
 (一)譯者生平及其著述
  1. 金克木
  2. 楊白衣
  3. 劉孝蘭
  4. 韓鏡清
 (二)四譯所依本子及其價值
 (三)譯文體裁
 (四)譯者譯論的懷抱
 (五)本論的作者
五. 四譯本的校釋及各頌大意
 (一)校釋說明
 (二)校釋及頌文大意
  1. 本論譯名
  2. 歸敬頌與論後頌
  3. 正文校釋及大意
 (三)校釋後記
  1. 本論仍有待努力的地方
  2. 本論各譯異同分析表
六. 評價
 (一)三自性論的獨特思想
  1. 遍計所執性的分類
  2. 有無,二一. 無差別性
  3. 幻喻
 (二)三自性論的撰述特色
Hits1262
Created date1998.07.22
Modified date2015.10.29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Notice

You are leaving our website for The full text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above database or electronic journals may not be displayed due to the domain restrictions or fee-charging download problems.

Record correction

Please delete and correct directly in the form below, and click "Apply" at the bottom.
(When receiving your information, we will check and correct the mistake as soon as possible.)

Serial No.
263408

Search History (Only show 10 bibliography limited)
Search Criteria Field Codes
Search CriteriaBrow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