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hor |
李明芳
|
Date | 1988.01 |
Publisher | 中國文化大學印度文化研究所 |
Location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Degree | master |
Institution | 中國文化大學 |
Department | 印度文化研究所 |
Advisor | 李志夫 |
Publication year | 76 |
Keyword | 大乘佛教=漢傳佛教=北傳佛教=Mahayana Buddhism; 倫理; 自利利他; 佛教倫理學=Buddhist Ethics |
Table of contents | 一. 緒言 (一)研究動機 (二)材料的選擇 (三)研究方法及預定目標 (四)全文概述 二. 大乘佛教「自利利他」思想的開展 (一)從戒律之演進看「自利利他」精神的彰顯 (二)從「法空」思想看「自利利他」精神的彰顯 1. 大乘般若系「法空」思想的建立 2. 大乘唯識系「法空」思想的建立 (三)結論 三. 大乘佛教倫理思想的哲學基礎 (一)緣起法 (二)因果律與意志自由 1. 意志自由 2. 「自然因果律」的解釋 (三)業,輪迴與涅槃 1. 業 2. 輪迴 3. 涅槃 4. 結論 四. 「自利利他」的概念解析 (一)「自利利他」邏輯形式的探討 (二)「自利利他」中「利」字具兩個向度的討論 (三)「自利利他」行為不是「自私的」行為的探討 (四)「自利利他」不同於「手段--目的」模式的 解析 (五)結論 五. 「自利利他」做為一個倫理學的理論 (一)大乘佛教對「善」,「惡」的定義 (二)「實然應然」問題 (三)「自利利他」做為一個倫理學的理論 1. 自利利他的利益考量與後顧的義務之調和 2. 行為主體的自我實現及其人際關係之調和 (四)自利利他倫理原則用於非人類存在物的討論 (五)結論 六. 大乘倫理思想的實踐論 (一)發菩提心 (二)布施 (三)持戒 (四)六度波羅蜜的互攝 (五)結論 七. 結論 |
Hits | 386 |
Created date | 1998.07.22
|
Modified date | 2015.08.20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