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月稱對於瑜伽行派的阿賴耶識思想的批判之研究--試以《攝大乘論》的〈所知依章〉 以及《入中論善顯密意疏》為解釋線索 |
|
|
|
Author |
曹志成
|
Source |
國際佛學研究=The Annual of International Buddhistic Studies
|
Volume | n.1 |
Date | 1991.12 |
Pages | 225 - 249 |
Publisher | 靈鷲山般若文教基金會國際佛學研究中心 |
Location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月稱; 瑜伽行派; 阿賴耶識; 中觀應成派; 緣起; 入中論 |
Abstract | 「緣起」思想是佛教的中心思想,瑜伽行派 (唯識學) 與中觀應成派皆分別以阿賴耶識緣起,三性思想與「緣起性 空,性空緣起」思想來重新詮釋佛陀證悟「緣起實相」之本 懷. 當然,瑜伽行派的阿賴耶識思想並不是突然形成了,它 是瑜伽行者綜合部派佛教的「細意識說」及經量部的「種 子說」兩大思想所形成的新思想. 換言之,經量部的種子依 「細心相續」而生果的說法,實啟發了瑜伽行派以「阿賴耶 識為所熏處」之看法.
然而,阿賴耶識思想的真正建立,要到《攝大乘論》< 所知依章> 才獲得完整的說明與論證.《攝大乘論》<所知 依章> 是以八種理證來證明阿賴耶識之存在,其中包括三種 論證方向-- (1) 雜染法的因果法則與業報原理須依阿賴耶識 而成立; (2) 一期生命相續不已之維持亦須依阿賴耶識而成 立; (3) 修行過程之成立. 至於,阿賴耶識思想的基本特徵則 是「所熏的能生」的「阿賴耶識」與「能熏的所生」的「雜 染諸法」之關係乃「同時因果」之關係. 換言之,阿賴耶識 的因果關係表現為以「現行法」為中心的「三法同時」的因 果關係--也就是說,在阿賴耶識中的每一剎那都含有「種生 現,現熏種」的「三法同時」之關係. 然而,我們仍要進一 步探問:每一剎那和另一剎那間的關係為何呢? 是個有 自相的「自,他關係」呢? 還是個無自相的自,他互相開 放的關係呢? 前者是瑜伽行唯識學阿賴耶識緣起之看法,後 者則是中觀應成派的基本立場.
根據中觀應成派 (尤其是月稱的《入中論》的「緣起性 空」的立場來看,則認為「既使沒阿賴耶識」,「業亦能 生果」,換言之,由於「業」並不是以「自性滅」,所以, 當第一剎那於第二剎那謝滅 (不在場) 時,能引生後一剎那 之生 (在). 這也就是說,剎那與剎那間的關係實乃一種 「走出自己」的時間化運動之關係. 此思想實有近於後結構 主義大家德希德 (Derrida) 解構思想處. 此亦開啟了比 較哲學的一些新課題,值得我們繼續深入探討. |
Hits | 927 |
Created date | 1998.04.28
|
Modified date | 2023.11.14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