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uthor |
李世偉
|
Date | 2002.07.31 |
Pages | 236 |
Publisher | 博揚 |
Location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書籍=Book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叢書系列:台灣閱覽室系列
|
Keyword | 台灣佛教=Taiwanese Buddhism; 現代佛教=Contemporary Buddhism; |
Abstract | 在政治、社會開放的有利條件下,使各式宗教在台灣蓬勃發展,儼然成了一個小型的宗教櫥窗。本書以簡單易懂的介紹方式,讓人輕鬆了解各宗教,並佐以目前學術界最新研究成果,提供不少外界罕見珍貴資料,並到每個討論到的宗教團體訪問考察,掌握該宗教最新的發展,為您鉤勒出一幅台灣宗教發展圖像。在台灣,很容易看到各種的寺院、宮廟、教堂、神壇,這種宗教的蓬勃發展,實可算是另一種的「台灣奇蹟」!平常這些宗教團體致力於修行、傳教,對外則從事社會慈濟工作。我們可曾對他們有所了解:他們拜什麼神?教義是什麼?有多少信徒?組織如何?在台灣的勢力與發展如?對社會有何影響?不同的宗教有何互動?與政治關係如何?
如將台灣宗教分成二大類:一.傳統的本土宗教,二.近代傳來的外來宗教。就前者言,除早期原住民的宗教信仰外,幾乎全是在明末清初以來,由閩、粵二地的漢人移民傳來的,包括佛教、齋教、道教、鸞堂、宮廟崇祀與一般民間信仰等。因漢人移民漸多,這些宗教信仰的發展相當快速穩定,漸在台灣紮根立基。不同的是,他們都是來自中東地區,故一併介紹。這裡難免有編者主觀上的認定,好壞對錯當然可再討論。
必須說明的前提是:本書所界定與討論的「宗教」是和「民間信仰」有所不同的。「宗教」,是指有明確的教義、教主、經典、執事等,因有一套完整的制度與紀律規範,故也稱之為「制度化宗教」。而「民間信仰」則是指常民的信仰型態,通常沒有制度化宗教的必要條件,如媽祖、王爺、關帝等,以神明為中心的信仰行為,乃至石頭公、大樹公等自然崇拜,也歸類於民間信仰。因這類信仰缺乏嚴謹的制度與規範,也稱為「散漫化宗教」。本書是以制度化的宗教為對象,但有些是介於二者間,如鸞堂與慈惠堂,隨內部發展而有變化,可能會引起爭議,本書也納入介紹。另外,本書未能介紹原住民的傳統宗教信仰,一方面是力有未逮,一方面是原住民的社會文化變遷快速,外來宗教大量傳入與大量信仰,使傳統宗教信仰已對原住民起不了作用了。
台灣現有的宗教,當然不只書中介紹的16個宗教,其實各門派最終目的都是要使人親善離惡,宋光宇教授曾提出:「對中國人,乃至東方人來說,並沒有什麼『宗教』這個玩意。而是面對生命的各種修煉法。對中國人來說,正確說法應是「修行」.「修持」.「修道」。不同方法構成不同門派,千門萬戶的現象正代表修行方法是無限的。它不受時局、經濟、社會、戰爭等社會文化因素影響,卻受個人身心狀態、生活狀態、心理狀態的左右和支配。因此,從「生命」的角度來看宗教,會有另一種豁然開朗的瞭解。」
|
ISBN | 9570463309 |
Hits | 991 |
Created date | 2004.02.20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