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uthor |
賴賢宗 (著)=Lai, Shen-chon (au.)
|
Source |
印順導師思想之理論與實踐(第4屆) -- 「人間佛教‧薪火相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Date | 2003.03.30 |
Publisher | 財團法人弘誓文教基金會 |
Publisher Url |
http://www.hongshi.org.tw
|
Location | 臺灣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佛學研究; 人間佛教=入世佛教=Humanistic Buddhism=Engaged Buddhism; 詮釋學=Hermeneutics; 方法論=Methodology |
Abstract | 人間佛教是中國佛教的當代脈動,人間佛教是大乘佛教在當代的意義脈絡重新尋求出發的努力,如何回到人間佛教的大乘佛教思想基礎予以解明?如何在當代意義脈絡中,重新詮釋人間佛教的思想基礎?是今日研究和推行人間佛教刻不容緩的急務。本文擬闡釋我所發展的佛教詮釋學,釐清人間佛教的大乘佛教的哲學思想基礎;並藉佛教詮釋學在當代意義脈絡中的發揮,探索人間佛教在當代的意義脈絡。印順導師(1906-)的緣起分析的批判,和太虛大師(1890-1947)的本體詮釋,是不同的人間佛教的理論進路。
不管是批判佛教所著重的批判,或教本體詮釋學所重的詮釋,二者都關心「人成即佛成」,都共同關心人的基本價值的全面完成,與人的佛性(覺悟的體性)的圓滿實現。故批判佛教和佛教詮釋學是互補的,而太虛和印順的不同佛學研究與佛教實踐,也應互相合作,以企求人間佛教的理想的達成。本文將闡釋隱含在中國佛教詮釋學的基本模型,並探索本體詮釋與緣起分析,不同的方法論進路間的合作的可能性,以從事未來的人間佛教的哲學詮釋之理論建構,並通往未來的更為廣闊的人間佛教的實現。
進而,本文將釐清星雲法師(1927-)的人間佛教思想的深刻意義所在,及其未來的可能發展方向。我以為星雲法師與佛光山,以其人間佛教的多元實踐,開啟了人間佛教的新生命,其人間佛教思想,強調法界融和、五乘融合,與以人乘通大乘菩薩正道,也是承繼虛大師的以法界圓覺為旨的人間佛教思想,此思想的當代意義深值研究。在此文中,我指出太虛大師和其後繼者,星雲法師的法界圓覺的佛教本體詮釋進路,與導師的緣起分析的批判進路之整合之道。
另外,聖嚴法師(1930-)也是人間佛教思想的重要繼承者和發揚者,他博學多識,是位心胸開放的綜合能力極強的學問家和宗教家。在基本判教上,雖未提出自己獨特的理論,但比較起太虛和印順,卻明顯採取對二者加以融通的觀點,這也證明虛大師的法界圓覺的佛教本體詮釋進路,與導師的緣起分析的批判進路,整合之道的可能性。
※ 本文分為下列各節: ‧ 第一節 人間佛教思想的兩種進路及其整合與相關問題 ‧ 第二節 論佛教詮釋學對詮釋學與佛學研究之意義 1.中國大乘佛教之本體詮釋學的基本論題 2. 太虛大師與印順法師的大乘佛教三系判攝與人間佛教之理論基礎 3. 佛教的哲學詮釋學的困難與解決 ‧ 第三節 當代意義脈絡中的人間佛教的理論基礎與佛教詮釋學 ‧ 代結論--融合與對話:走向未來的人間佛教 1.融和與超越,詮釋與批判:法界圓覺的佛教本體詮釋學與緣起分析的批判佛教的不同進路之整合 2. 融和與人間佛教:跨文化的融和與人間佛教的實踐 3. 融和的人間佛教與佛教詮釋學的行動綱領
我在發表於1994年的〈人間佛教的宗教社會學與現代性問題:以太虛、印順的詮釋差異為線索〉一文,即探討太虛與印順大乘三系判攝理論依據的不同,已提出本體詮釋學的異趣,探討二者人間佛教的理論根據,及其在當代社會中有所差別的意義脈絡,這部份也改寫而收在本文的第五節與代結論中。但對佛教詮釋學的基本建構、成立根據,及其與人間佛教關係,則尚未有清晰論述。本文進行此論述,盼能從佛教詮釋學角度,釐清人間佛教的哲學詮釋基礎。
|
Hits | 1072 |
Created date | 2004.02.27
|
Modified date | 2015.06.09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