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mapAbout usConsultative CommitteeAsk LibrarianContributionCopyrightCitation GuidelineDonationHome        

CatalogAuthor AuthorityGoogle
Search engineFulltextScripturesLanguage LessonsLinks
 


Extra service
Tools
Export
僧肇思想研究--兼論玄學與般若學之交會問題=The research of the idea of Seng-Zhen, also about intersection between the Chinese Metaphysic and Prajna study of Buddhism
Author 羅因 (著)=Law, Yan (au.)
Date1996.05
Publisher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Location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Content type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Language中文=Chinese
Degreemaster
Institution國立臺灣大學
Department中國文學系
Advisor林麗真
Publication year84
Keyword僧肇=Seng-Zhen; 般若=Prajna; 玄學=Chinese Metaphysic
Abstract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以《肇論》為主軸,旁及相關的玄學論題,透過玄學,般若學的鋪陳與比較,呈現兩者的同異,從而使我們對玄學與般若學的交會問題多一分瞭解. 為對般若思想有更確切的把握,因此,本文在討論《肇論》的思想時,採取學術史的溯源方法,追溯說一切有部為主的學說,以此貞定般若中觀學派的辨破焦點 (般若中觀學派本身不立一法,因此他的宗旨是透過對反方的破斥而開顯的),這就是中觀學派的基源問題.

因《肇論》的創作是為解釋般若中觀學派的思想,所以此溯源的方法有助我們對僧肇四篇論文的旨趣的把握. 「般若」是諸佛同證的智慧,但在魏晉

時代卻不容易為人理解,因此,僧肇便作 <般若無知論> 來解釋「般若」的認知作用,根據「般若的梵文 prajna 的理解,「般若」是指認知活動前的智照作用,因此是一種不取相的覺照作用. 透過對說一切有部法體實有說的追述,可以讓我們瞭解到般若中觀學派「空」觀念的提出,是用來消解法體 (即本體) 實有說. 僧肇 <不真空論> 即在解釋般若中觀學的「空」的觀念. 說一切有部認為「法體」是恆存於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這就構成了「三世實有,法體恆存」的學說思想. 而 <物不遷論> 就是透過對實有的動法的破斥,來開顯「空」的義理,在此理境中,建立動靜不二的動靜學說. 說一切有部的法體實有說不僅適用於有為法,同時也適用於無為法,因此「涅槃」是有實在的法體的,這種見解當然也不被中觀學派接受,僧肇的 <涅槃無名論> 正是要透過「涅槃」的不可言說,來傳達「涅槃」無體相,無狀無名的思想. 當探討玄學與般若學交會的部分,本文從玄學中撮取「聖人觀」,「有無」,「動靜」與「言意」四個主題,作為玄學與般若學比較的焦點. 發覺在言意問題上,般若學的態度與王弼等所主張的忘言忘象得意論基本一致. 但在其餘的三個問題上,卻與郭象的學說頗能相應,這也就是般若學能在東晉 (郭象學流行數十年後) 盛行與被瞭解之因之一. 透過以上問題的探討,發現般若學確能提供我國思想界另一思考空間,故能在兩晉時代風靡一時.

Table of contents一. 緒論
(一)本文之研究目的
(二)僧肇思想的研究成果及本文的研究方法
(三)《肇論》的體系
二. 般若智的探討
(一)思想的淵源
(二)《般若無知論》思想探討
1. <般若無知論> 的旨趣
2. 般若無能所對待
3. 般若無言說
4. 般若無境智對待
5. 般若非生滅智
三. 聖人觀的探討
(一)玄學的聖人觀
1. 王弼的聖人觀
(1)「應物而無累於物」的聖人觀
(2)「崇本息末」說的聖人觀
2. 郭象的聖人觀
(1)跡冥圓融的聖人觀
(2)「自生」思想下的聖人觀
(二)僧肇的聖人觀
1. 僧肇由玄入佛的意義
2. 用寂體一的聖人觀
(三)小結
四. 有無問題的探討
(一)玄學對有無問題的探討
1. 王弼以無為本說
2. 郭象的自生說
(二)僧肇前的般若學說
1. 心無宗
2. 即色宗
3. 本無宗
(三) <不真空論> 思想探討
1. 思想的淵源
(1)問題的溯源--說一切有部的法體實有說
(2)中觀學派對法體實有說的消解
2. <不真空論> 的思想探討
(1) <不真空論> 的旨趣
(2) 即萬物明不真
(3) 就二諦明不真
(4) 就因緣明不真
(5) 就名實明不真
(四)小結
五. 動靜問題的探討
(一)玄學對動靜問題的探討
1. 王弼的動靜說
2. 郭象的動靜說
(二) <物不遷論> 思想探討
1. 思想的淵源
(1)問題的溯源--說一切有部的三世實有說
(2)中觀學派對運動實有論的辨破
2. <物不遷論> 思想探討
(1) <物不遷論> 的旨趣
(2)即動求靜--言去不必去
(3)物各性住於一世
(4)即靜見動--稱住不必住
(5)果不俱因明不遷
(三)小結
六. 涅槃觀的探討
(一)思想的淵源
1. 問題的溯源--說一切有部的涅槃實有說
2. 中觀學派對涅槃實有說的消解
(二) <涅槃無名論> 思想探討
1. <涅槃無名論> 的旨趣
2. 涅槃無名無說
3. 涅槃平等無差別
4. 涅槃的修證
七. 言意問題的探討
(一)玄學對言意問題的討論
1. 言象不盡意論
2. 忘言忘象得意論
3. 言盡意論
(二)僧肇的言意觀
1. 無相無名
2. 名不當實
3. 對言說的態度
(三)小結
八. 結論
參考書目
Hits554
Created date2000.12.07
Modified date2015.08.04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Notice

You are leaving our website for The full text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above database or electronic journals may not be displayed due to the domain restrictions or fee-charging download problems.

Record correction

Please delete and correct directly in the form below, and click "Apply" at the bottom.
(When receiving your information, we will check and correct the mistake as soon as possible.)

Serial No.
334793

Search History (Only show 10 bibliography limited)
Search Criteria Field Codes
Search CriteriaBrow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