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uthor |
楊曾文 (著)=Yang, Tsen-wen (au.)
|
Source |
唐五代禪宗史
|
Date | 1999 |
Publisher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Publisher Url |
http://www.csspw.com.cn/
|
Location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Content type | 專題研究論文=Research Paper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全文繁簡體對照. 1473 字. 楊曾文教授現職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教授, 博士生指導教師, 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 資料由作者提供. 全文數位化正在進行中, 完成後, 將會儲存在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的全文資料庫. |
Keyword | 禪宗文獻; 敦煌遺書 |
Abstract | 在隋唐時期形成的佛教宗派中,禪宗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宗派之一。禪宗在唐末五代迅速興起,進入宋代以後影響不斷增大,逐漸成融合型的中國佛教的主體。在宋以後盛行的禪宗是以慧能為開創者的南宗,禪宗史書文獻也多是南宗的著述,人們對曾在以長安,洛陽兩京為中心的北方廣大地區流行的北宗已淡忘。 然而從禪宗的真實發展歷史來看,在慧能 (638-713) 開創南宗前,在現在的湖北黃梅縣首先由道信 (580-651),弘忍 (601-674) 相繼開創禪宗,稱之為「東山法門」;此後在慧能從弘忍受法南歸後,有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南北二宗並行傳播的時期,以神秀 (?-706),普寂 (651-739) 為代表的北宗曾在以長安,洛陽兩京為中心的廣大北方地區十分盛行,直到安史之亂 (755-763) 以後由於特殊的歷史環境,南宗才得以迅速興起,並且發展成禪宗的主流。 在敦煌禪籍發現前,人們主通過唐宗密《禪源諸詮集都序》,北宋道原《景德傳燈錄》,元代宗寶本《六祖壇經》等來瞭解北宗的禪法主張。概括來說,一是主張漸悟,因宗寶本《壇經 行由第一》載神秀上呈五祖弘忍的偈頌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是勸人勤勉修行,不斷清除沾染清淨自性的煩惱。宗密在《禪源諸詮集都序》中將北宗禪法特點概括為「息妄修心」。二是將 「心」與「淨」看作實有,主張通過修心達到清淨。這可從《壇經》對北宗的批評得到證明。宗寶本《壇經 坐禪第五》批評北宗「著心著淨」(對照敦煌本《壇經》應為「看心看淨」),說「心原是妄,知心如幻」,不應執著;又說「淨無形相,卻立淨相」,不僅無益於修行,反而「障自本性,卻被淨縛」。可以認為這種批評所針對的是北宗禪法的要點,然而因沒資料,不得其詳。北宗禪法到底主張如何? 說它是「漸教」,那麼,「漸」在何處? 不能不說是中國早期禪宗發展史上的一段空白。對北宗沒詳細瞭解,自然也影響到對慧能的南宗的深入認識。本世紀敦煌遺書發現以後,中外學者從中發現大量禪宗文獻,從中不僅發現早期《六祖壇經》(現稱敦煌本《壇經》) 和慧能弟子神會 (684-758) 與北宗辯論的《菩提達摩南宗定是非論》等語錄,也發現不少是早已在社會上湮沒無聞的北宗文獻。這為考察北宗和南宗的禪法,彼此的爭論,綜合研究中國早期禪宗歷史,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 |
Table of contents | 一、《觀心論》 (一) 認為「心者萬法之根本」,修持「觀心」是達到覺悟的捷徑 (二) 通過「觀心」修行,滅除情欲煩惱和世俗觀念 二、《大乘五方便》 (一)「方便通經」的含義 -- 系統論述北宗的修行解脫論 (二) 提倡「看淨」,「觀空」的禪法 三、禪宗早期史書《楞伽師資記》和《傳法寶紀》 (一)《楞伽師資記》 (二)《傳法寶紀》 |
Hits | 707 |
Created date | 2002.05.20
|
Modified date | 2020.11.26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