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mapAbout usConsultative CommitteeAsk LibrarianContributionCopyrightCitation GuidelineDonationHome        

CatalogAuthor AuthorityGoogle
Search engineFulltextScripturesLanguage LessonsLinks
 


Extra service
Tools
Export
慈航普渡--觀音感應故事敘事模式及其宗教義涵
Author 林淑媛
Date2001
Pages290
Publisher國立中央大學=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Publisher Url http://www.ncu.edu.tw/
Location桃園縣, 臺灣 [Taoyuean hsien, Taiwan]
Content type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Language中文=Chinese
Degreedoctor
Institution國立中央大學
Department中文研究所
Advisor張子良
Publication year90
Keyword敘事結構; 慈悲; 感應; 佛教中國化; 觀世音菩薩
Abstract本論文主探討中國觀世音菩薩信仰的建立問題,觀世音菩薩信仰的建立主透過諸如經典的翻譯. 感應故事的創作. 畫像雕塑的繪製. 化身傳說與普陀聖地的建立等媒介. 本文集中運用的材料為感應故事,感應故事屬於尼尼安. 斯馬特(Ninian Smart)所說宗教七維中的「敘述性或迷思性」,從感應故事的創作與傳播過程的研究,可以了解中國人所認 知的觀世音菩薩之宗教精神. 研究的方法,應以研究的材料而決定,因感應故事,從文類的角度而言,屬於敘事文類,所以參用西方敘事學的理論分析感應故事的敘事結構,敘事結構必有其相符應的文化心理,即在表層的敘事結構下所蘊含的宗教義涵. 研究的範圍,主以南朝. 宋傅亮的《光世音應驗記》. 南朝宋. 張演《續光世音應驗記》及南朝. 齊陸皋《繫觀世音應驗記》及清朝釋弘贊《觀音慈林集》. 周克復《觀音經持驗記》這五本感應專書為主,因從文學研究的角度而言,從作者角度可以了解其編撰感應專書的意圖,編撰的意圖往往會影響文本的特性.根據以上的種種考量,本文章節安排如下:
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研究的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研究的義界與範圍. 第三節研究方法與材料的選擇. 運用與第四節論文的結構.
第二章 觀音感應故事的編撰意圖與敘事策略:第一節編撰者的佛教信仰體驗與編撰意圖. 第二節感應故事的編撰方式.
第三章 觀音感應故事的敘事模式及其特色:第一節觀音感應故事敘事模式的類型. 第二節觀音感應故事的敘事特色.
第四章 觀音感應故事的深層結構:第一節觀音感應模式的建構. 第二節普陀聖地的建構. 第三節救度的複音—觀音之倫理化. 第四節慈航普度—中國人理想的化身.
第五章 感應故事在文學與宗教的價值:第一節奇蹟文學的魅力—觀音感應故事在文學上的價值. 第二節慈航普度的形象—觀音感應故事在宗教上的價值.
第六章 結論.
經由以上的分析論證,歸結幾項判斷:感應故事的敘事結構呈現幾種敘事特徵,一. 以敘事情節為主. 作者考慮結構時的中心在情節的安排,情節的安排以彰顯靈驗的效果為中心. 二. 人物只具敘事功能,人物性格不是敘事的重點三. 敘事時間以順序法為主,呈現線性結構的方式. 由以上特點形成敘事的固定模式,而一直沿用,從六朝. 隋唐. 元. 明. 清的幾乎沒什麼太大變化,可以說六朝已確立了觀音感應故事的基本模式,而這樣的敘事模式蘊藏三層意義:一. 模式是普遍遵從的一種規範; 二. 模式可以超越時空,由靜態轉化為動態,具傳承性; 三. 模式具工具操作的性質,能被循環反覆運用. 感應故事形成模式化,具規範性,傳承性,例如認為感應經驗為真實存在,採取實錄的書寫態度,一直延續到現代. 後人寫作感應故事也可以依照前人的敘事方式書寫,因此感應故事模式化的價值具了實用性. 我們認為觀音感應故事的敘事結構呈現模式化與作者「宣教意圖」及一般人認知故事的心態有關,所涉及的不只是結構技巧的形式問題,尚包涵我們如何認識觀音的問題,換言之,人如何理解觀音. 認識觀音為感應故事的真正敘事動力. 因宗教的認知往往制約感應的內容,換言之,宗教性為敘事結構的第一因. 藉感應故事,我們所認識的觀世音菩薩是蘊含著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精神,可以說觀音感應故事為中國的觀音信仰的基盤,使社會各階層更熟悉觀世音菩薩的慈悲與神通力. 經由感應故事所建構的觀世音菩薩的形象已深入中國各個社會階層,反映人心需要宗教的慈悲精神的救濟力量.
Table of contents第一章 緒論p1
第一節 研究的動機與目的p1
第二節 研究的義界與範圍p1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材料的選擇. 運用p23
第四節 論文的結構p31
第二章 觀音感應故事的編撰意圖與敘事策略p34
第一節 編撰者的佛教信仰體驗與編撰意圖p37
第二節 感應故事的編撰方式p56
第三章 觀音感應故事的敘事模式及其特色p103
第一節 觀音感應故事敘事模式的類型p113
第二節 觀音感應故事敘事的特色p145
第四章 觀音感應故事的深層結構p178
第一節 觀音感應模式的建構p181
第二節 普陀聖地的建構p204
第三節 救度的複音--觀音之倫理化p221
第四節 慈航普度--中國人理想的化身p232
第五章 感應故事在文學與宗教的價值p242
第一節 奇蹟文學的魅力--觀音感應故事在文學上的價值p243
第二節 慈航普度的形象--觀音感應故事在宗教上的價值p257
第六章 結論p280
引用書目p286
Hits537
Created date2003.05.02
Modified date2015.11.24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Notice

You are leaving our website for The full text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above database or electronic journals may not be displayed due to the domain restrictions or fee-charging download problems.

Record correction

Please delete and correct directly in the form below, and click "Apply" at the bottom.
(When receiving your information, we will check and correct the mistake as soon as possible.)

Serial No.
353847

Search History (Only show 10 bibliography limited)
Search Criteria Field Codes
Search CriteriaBrow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