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hor |
釋惠空
|
Source |
佛藏
|
Volume | n.13 |
Date | 1999.06 |
Publisher | 佛藏雜誌社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fozang.org.tw/mag.htm
|
Location | 臺中縣, 臺灣 [Taichung hsien,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作者為慈光禪學研究所所長
|
Keyword | 天台宗; 禪宗=Zen Buddhism=Zazen Buddhism=Chan Buddhism=Son Buddhism; 僧伽教育; 中國佛教史 |
Abstract | 從中國佛教的歷史發展來看:古代大德都是以教導行者了脫生死,作為修行的歸趣; 而就修行理路而言,在中國,發展出兩個比較大的禪觀系統--天台的止觀思想及禪宗修行開悟的思想. 天台思想需有深厚的佛學基礎及閱讀能力,因此天台思想雖很完備,但境界太高,所需具備的教理思想太複雜,一直無法普遍展開.相對的,禪宗即顯得直截--要我們放下世俗一切名利,一心參個話頭或自照心源. 但因禪宗不立文字,使人對禪宗有一種不能說的概念,而使「禪」的思想和教育故隱晦. 到了後期不斷地發展演變,不立文字最後流為「口頭禪」.「邪禪」.「野狐禪」. 其實這已是禪宗的餘流.式微了,並不是禪宗的本意,故它在明清後就沒落了. 今天,台灣佛教就是因有遠因--禪宗的沒落,及近因--時代的對治性和因緣性,故有禪觀教育不足的境況. 本文把這歷史背景提出,希望能了知問題的存在和發生之因,進而去面對及處理之. 中國佛教是以禪宗為主體,這是歷史的事實,歷史並不一定要絕對的延續,也並不是一種要絕對繼承或執行的制度. 但我們卻須要認清楚歷史所帶來的影響,並澄清其間的因緣關係,進而依此推演出未來因應之道. |
Hits | 472 |
Created date | 2003.10.09
|
Modified date | 2022.04.06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