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藏傳佛教傳記的主體性與空性:伊喜措嘉佛母密傳的敘事研究=Subjectivity and Emptiness in Tibetan rNam-thar:A Narrative Study of the Lady Yeshe Tsogyal's Secret Biography |
|
|
|
Author |
劉婉俐 (著)=Liu, Wan-li (au.)
|
Date | 2001 |
Pages | 275 |
Publisher | 輔仁大學=Fu-Jen Catholic University |
Publisher Url |
http://www.fju.edu.tw/
|
Location | 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
Content type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Degree | doctor |
Institution | 輔仁大學 |
Department | 比較文學研究所 |
Advisor | 簡瑛瑛 |
Publication year | 89 |
Note | 全文至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下載
|
Keyword | 伊喜措嘉佛母=the Lady Yeshe Tsogyal; 伏藏=gTer-ma; 空行母=Dakini; 空性=Emptiness; 上師=Guru; 輪迴=Rebirth=Reincarnation; 大圓滿=Dzogpa Chenpo=Mahasanti; 傳記=Biography; 佛教文學=Buddhist Literature; 龍天護法=Buddhist Protectors; 佛教女性=Buddhist Woman; 修行方法=修行法門=Practice; 藏傳佛教=Tibetan Buddhism |
Abstract | 傳記在藏文中稱為rNam-thar,意為「全然解脫」,是「佛教聖者. 教派傳承的始祖. 著名僧人. 瑜伽士. 傳承繼承者. 上師等的故事. 」(Goss, 13) 大陸學者張雲在《青藏文化》一書中,認為藏傳佛教傳記和「王統記」(rgyal-rabs),同樣起源自《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中的『贊普傳記』. 而義大利學者Tucci,則在Tibetan Painted Scrolls一書中,指藏傳佛教傳記書寫傳統的興起,係受後弘期教法史(chos-‘byung) 帶動所致. 事實上,藏傳佛教傳記在起源背景上,有來自中國史學. 印度佛教密乘與西藏本土民俗等複雜. 多面的文化影響. 但就其內容和作用而言,成就者傳記可等同和做為密續經. 疏的補充. 其主作用之一,即是傳下外. 內密法修持的說明與開示. 有別西方學者以敘事模式. 含納層面來區隔傳記,藏人對傳記的分類,主著眼於敘事涉入的精神境界與修持經驗,不在敘事模式或結構. 依傳記涵攝的教義. 象徵和修持等層面,分為外. 內. 密三種. 透過三種傳記的迭次進展,呈現出對教義. 修持各種進境闡釋,和修道系統上的教授互相援引. 對應,構成完善的「見. 修. 行. 果」修持體系,也創造出西藏佛學與文學難以(與西方) 類比的特殊性. 本文討論的傳記文本,集中在女性上師傳記和當代重要的藏傳佛教上師自傳文本,尤以寧瑪派女性祖師--伊喜措嘉 (Yeshe Tsogyal) 的伏藏密傳為論述的主軸. 措嘉密傳原名為「西藏王妃伊喜措嘉事行密傳. 明示八章,乾闥婆之歌鬘敬題」,清楚標示出措嘉身份. 傳記的分類層級. 長度. 及饒富象徵的題名,讓讀者能由書名判別此傳記的特色. 若將措嘉密傳當成一部廣義密乘教法,則整部密傳的書寫,兼具文學性與宗教性,等同一部密乘法教與措嘉的生平記述. 做為罕見的女性上師文本外,還含納其他西藏文學獨具的文類,囊括了Robert Everett Goss所指西藏佛教文學中,四大特殊文類中的多數,是世界傳記文本中的一大殊例. 本文分五個章節,討論與措嘉密傳相關的藏傳佛教特殊議題,企建立一個由外而內. 由下而上,可類比藏傳佛教修行次第的論述層次. 由外而內即是由顯教教義至密法詮解. 由最外圍的西藏文學與傳記書寫的敘境(context). 歷史背景引介,漸次進入藏傳佛教傳記文本(text) 的敘事分析中. 最後,以空性教義的討論作結. 希透過這樣的設計與組織架構,讓讀者對藏傳佛教傳記含納的密乘教學. 指引次第,有初步了解. 第一章中,先對藏傳佛教的解脫傳記rNam-thar,有一歷史. 語源和分類上的說明討論; 第二章中,對伊喜措嘉佛母「密傳」特殊性,從女性上師傳記角度加以詮釋. 解析,並從其與瑪卓拉卓傳記在「預言與轉世」層面上的互涉,做互文性(intertext) 的討論. 第三章中,以措嘉密傳的敘事分析為主,探討其敘事結構的特色. 轉世相關議題. 夢境象徵. 密乘修持次第等. 第四章中,延伸至伏藏. 空行母. 佛教女性身份認同等,和措嘉特殊身份相關的議題討論. 第五章,以空性的東/ 西方詮釋差異,做最後的歸結,藉此呈現藏傳佛教傳記中,對見. 修系統(密乘修持次第) 的指涉與教示. 由此,將措嘉的密傳敘事,以「密乘詮釋學」的角度分析. 詮釋,彰顯出其做為密乘修持指引與行者典範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論文 |
Table of contents | ● 第一章:藏傳佛教傳記的定義. 發展及特性 一. 藏傳佛教傳記的起源及和宗教. 社會. 歷史的關連 二. 藏傳佛教傳記在前弘期. 後弘期的歷史發展與演變 1. 西藏文字的創制與佛經的翻譯 2. 前弘期與後弘期的歷史分隔與差異 3. 影響藏傳佛教傳記蓬勃發展的主因 a. 對宗族淵源的強調與中國史學傳統的影響 b. 佛法的薰習與文化認同的重塑 三. 藏傳佛教傳記書寫的特性與分類法 四.《印度84大成就者傳》對藏傳佛記傳記書寫的影響 ● 第二章:伊喜措嘉佛母密傳與其他女性上師傳記 一. 伊喜措嘉佛母傳記的時空背景及其特殊性 1. 題稱的多重指涉 2. 語言翻譯的問題 3. 作者身份的界定--措嘉密傳與伏藏師達香的關連 4. 預言. 轉世. 業緣的微妙關連 5. 措嘉傳記中有關瑪吉拉卓的轉世預言 二. 女性上師瑪吉拉卓與施身法 1. 瑪吉拉卓前世及空行母的預言 2. 瑪吉生平與措嘉預言的關連 3. 瑪吉拉卓與施身法傳承 三. 女性上師傳記對現代行者的啟發與參考價值 ● 第三章:措嘉密傳的密乘敘事 一. 敘事結構與韻. 散夾白的文體特色 1. 皈敬偈與讚誦文的形式. 淵源 2. 序與跋在傳記中的作用 3. 韻散夾白的敘事結構 二. 降生因緣與化身. 轉世 1. 化身. 轉世與大乘佛法的「三身」說 2. 藏傳佛教的轉世制度 3. 轉世靈童的尋訪與祖古教育 三. 夢境的象徵與預兆 四. 密乘的修持次第 1. 前行--發心. 出離與獻供 2. 正行--修行次第 3. 結行--迴向. 饒益眾生 ● 第四章:措嘉密傳的相關議題--伏藏. 空行母與佛教女性身份認同 一. 藏傳佛教的伏藏 1. 伏藏的不共傳承. 特性與封藏 2. 伏藏的種類與數量 3. 空行文字與取藏 二. 空行母與藏傳佛教傳記 1. 空行母字義的歷史衍化 a. 印度密乘的空行母語源與定義 b. 藏傳佛教中的「空行母」定義與類別 2. 空行母的象徵意涵 3. 藏傳佛教傳記中空行母的角色與作用 三. 佛教中的女性身份認同議題 1. 佛教史上女性地位. 身分的演變 a. 印度佛教時期的女性身份 b. 中國大乘佛教中的女性身份 c. 藏傳佛教中的女性身份 2. 美國佛教對女性身分議題的探討 a. 出家僧尼的性別差異. 宗派與身分認同問題 b. 在家修行女眾對母職與日常修行的兼顧 3. 女性主義佛教觀可能衍生的問題 ● 第五章:「空性」見地的東/ 西詮釋傳統與差異 一. 中觀學派的形成及相關的詮釋演變 1. 中觀思想的發凡與其派別 2. 中觀思想的理論架構及「緣起性空」的要旨 3. 西方的中觀研究--格義的詮釋趨勢 a. 塔克的詮釋分期 b. 伍德的虛無主義/ 非虛無主義分類及兩大詮釋陣營 c. 西方中觀詮釋的第二階段 d. 西方中觀詮釋的第三階段與後續發展 二. 藏傳佛教對空性與見. 修次第的闡釋 1. 小乘. 大乘. 密乘之見地與修道的異同 a. 小乘與大乘的差異 b. 顯. 密見地的差異 2. 藏傳佛教的見. 修體系 a.四部密續的分法 b.「自空」/ 「他空」的究竟空見論爭 c. 桑耶寺的禪/ 密論爭 3. 寧瑪派大圓滿教法的見. 修體系 a. 九乘次第 b. 大圓滿法的根. 道. 果 c. 寧瑪派空性見地--大中觀見的殊勝 ● 結語 ● 附圖一 ● 附表一:吐蕃王朝世系表 ● 參考書目 |
Hits | 965 |
Created date | 2000.11
|
Modified date | 2015.08.25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