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uthor |
徐文明 =Xu, Wen-ming
|
Source |
世界宗教文化=The Religious Cultures in the World
|
Volume | n.4 |
Date | 2001.12 |
Pages | 39 - 41 |
Publisher |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雜誌社 |
Publisher Url |
http://iwr.cass.cn/
|
Location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授記; 彌勒佛=Maitreya Buddha=Miruk Buddha; 彌勒菩薩=Maitreya=Miruk; 彌勒信仰=彌勒法門=彌勒淨土 |
Abstract | 彌勒,為梵文 Maitreya 的音譯,意譯慈氏,?姓,一說名阿夷多。彌勒菩薩為佛弟子,先佛滅度,居住在六欲天中的兜率天宮,在那講經說法,因釋迦牟尼佛預記他在兜率天壽命終盡時,將下生人間,繼之為佛,故又被稱為「一生補處菩薩」,即下一輩子即可替補成佛的菩薩。因他將來必定成佛,故被稱為彌勒佛。彌勒之名在早期《阿含經》就已出現。在《阿含經》中,彌勒是繼釋迦牟尼後出世的未來佛,彌勒佛出世時,土地平整,七寶充滿,花香濃郁,果味甘美,國土豐樂,人民善良,壽命達到八萬四千歲,女子五百歲才出嫁。彌勒佛父名修梵摩,為大臣,母名梵摩越,為公主,可見其出身高貴。彌勒下生後,在龍華樹下坐禪成道,又設三會度脫眾生,初會度96億人,第二會度94億人,第三會度92億人。 彌勒形象的出現,一方面可能有某一歷史人物為原型,另一方面也表達了人們對釋迦牟尼佛入滅後,信仰物件空卻的不滿,和對美好未來的期待。彌勒信仰隨佛教傳入中國,東漢至兩晉所譯的大乘般若類經典,如《道行般若經》、《放光般若經》、《摩訶般若經》、《維摩經》等,都有彌勒信仰的內容。其他如西晉竺法護譯的《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持心梵天所問經》、前秦竺佛念譯的《菩薩處胎經》、後秦鳩摩羅什譯的《思益梵天所問經》等,也都有類似內容。而集中表述彌勒信仰內容的,則有竺法護譯的《彌勒下生經》、鳩摩羅什譯的《彌勒成佛經》、沮渠京聲譯的《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三部,號稱“彌勒三部經”。彌勒信仰,主要包括「上生信仰」與「下生信仰」兩種。……
|
ISSN | 10076255 (P) |
Hits | 683 |
Created date | 2004.04.16
|
Modified date | 2024.02.16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