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uthor |
林中治
|
Date | 1998 |
Pages | 436 |
Publisher | 大圓出版社 |
Publisher Url |
http://netcity5.web.hinet.net/UserData/a0815aa/
|
Location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書籍=Book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六祖壇經=壇經=The Sixth Patriarch's Sutra; 公案=Koan; 禪宗=Zen Buddhism=Zazen Buddhism=Chan Buddhism=Son Buddhism; 佈教=弘化=Transmission of Buddhism; |
Abstract | 在講這本《六袓壇經》前,我們先把它的內容性質研究清楚,並來大概了解什麼是「禪」。基本上,這本《六袓寶壇經》很特殊,因所有佛經都佛說的,也都是從印度梵文翻譯過來,唯獨此經例外,它是中國人寫的。在二藏裡,有所謂「經、律、論」;「經」是佛說的道理,「律」是佛說的戒律,「論」是菩薩依經文道理再加以發揮,猶如論文一樣。但《六袓寶壇經》,雖不是釋迦佛直接所說,而是祖師說的,卻也稱它為「經」。站在中國文化的立場,凡聖人所說之理可不受時空限制,可稱之為「經」。例如《老子道德經》、《莊子南華經》、《孔子孝經》,及上古的《易經》等。其次,本經是禪宗的重要經典,其中提到了:一、如來禪。二、祖師禪。三、姑以名之為「目前禪」或「現代禪」。傳統佛法講的「禪」,是屬如來禪」,從戒、定、慧入手,以「禪定」為主,當然也離不開四禪八定的過程,由戒生定、從定發慧、直至慧發起來時,在教理上就叫做「證果」。一旦證果,又可分為「小乘」與「大乘」的果位,最後成佛,這就是如來禪,屬「清淨禪」。所有三藏十二部所講之理,多偏重於如來禪,它有套修持的程序,是「先修後證」,修到圓滿了,機緣也到了,接著便可證果。
「祖師禪」,由「如來禪」演變而來,是中國佛法的特色,是在中國才發揚光大的,著重「般若」。本來「般若」是佛法的最後依歸,八萬四千法門,不管哪一宗派,最後一定要歸到「般若」,只有般若完全成就了才能成佛。但「祖師禪」與「如來禪」剛好相反,先要我們悟到「般若」--真心本性後,再「依性起修」。此外,祖師禪的「悟」與「如來禪」的悟」不同,祖師禪的悟不一定證,理到、事未到;而「如來禪」卻是證悟同時,「證」就是「悟」。以下就把這兩種「禪」的利弊得失,做個比較,以便大家瞭解。 1. 「如來禪」: 是從外面向內修進去,心仍在迷的狀態,對自己的習氣、妄念、煩惱看不清楚,也不曉得距離有多遠,又幾時才能看到佛性,一切都不得而知,故要花較多時間才能成就。 2. 「祖師禪」: 先悟後修,成就較快,因已先帶領大家到真心本性上,再從真心本性往外修去,在往外傷的同時,因自己的習氣業力、善惡念頭,看得很清楚,當然就會去修。起了善念,做的就去做;起了惡念,馬上抓住、放下,習氣就慢慢轉了。不過,祖師禪也有缺點:因祖師帶領我們悟了佛性,很多人悟了以更,就不去修,以為悟到真心本性就是了,其實習氣業力卻沒轉化,做人做事還是隨習氣業力轉去,所有禪宗語錄,像《指月錄》、《景德傳燈錄》、《五燈會元》、甚至《六袓壇經》的所有祖師,在悟道後,起碼都修十幾年以上。就以六袓大師而言,悟道後,已有資格當祖師了,他還再修了15年,這不就是最好例子嗎?後代禪宗之所以沒落,有兩個原因:第一、很多人在悟後,光「悟」不「修」,人家對禪宗就起了懷疑。你說你開悟了,結果言行、舉止,跟凡夫沒兩樣,「貪、瞋、痴」俱足、「我執」還是很重、做人做事也不理性,故一般人對禪宗易產生偏見。 3.自從禪學出來後,禪宗就沒落了。為什麼?因禪學發達後,禪宗的所有教育法門,大家都看得到,公案亦能倒背如流,縱使禪師有心帶領大家參禪開悟,也帶不起來。因老師尚未開口,學生就已知道老師要講什麼,易生文字障、所知障,師徒間不易相應。 禪宗流傳至今,可說是沒落了,「祖師禪」也還是有的,但不易宏揚起來,惟有在教育法上檢討,以求改進。
至於,現在流行的「現代禪」、「目前禪」,既不屬「如來禪」,也不屬「祖師禪」,而是把禪變成一般的心理學,用來調試心理上的情緒、壓力,只能讓你去想、去做,使你原來所想、所做的,暫時拋開,讓你把原來的壓力,暫時舒解,有人學了幾天,還會痛哭流涕,以為這就是開悟了。只可惜,一旦回了家,過不了多久,原來的那個情緒、壓力又回來了。因每個人都脫離不了自己,工作、家庭、社會,故須澈底解決才行。像這樣的「禪」,美其名只能算是「心理治療」,談不上是「禪宗」,大家一定要有這個認識。
|
ISBN | 9579838410 |
Hits | 448 |
Created date | 2004.04.23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