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語言與生命的相互流動 -- 慈濟「善書」的形成分析 |
|
|
|
Author |
盧蕙馨 (著)=Lu, Hwei-syin (au.)
|
Source |
「東台灣宗教與醫療研討會」論文集
|
Date | 2003.04.26-27 |
Publisher | 東台灣宗教與醫療研討會 主辦; 台灣宗教學會 協辦 |
Location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1.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人類學研究所、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東台灣研究會於92年4月26-27日,於慈濟大學聯合主辦「東 台灣宗教與醫療研討會」,協辦單位為台灣宗教學會 2.作者為慈濟大學宗研所所長
|
Keyword | 靜思語; 慈濟=T'zu-Chi; 志工=Volunteer; 宗教善書; 人間佛教=入世佛教=Humanistic Buddhism=Engaged Buddhism; 台灣佛教=Taiwanese Buddhism; 語言學=Linguistics; 佛教醫學=Buddhist Medicine |
Abstract | 「《靜思語》並非靜態的文字,而是流動在人事情節中,牽引出生命的轉化。」盧蕙馨指出:慈濟志工以《靜思語》詮釋自己的過往境遇,並指引他們看到未來走向,「《靜思語》引發的反省,有其治療效果。」......盧蕙馨提出「語言與生命的相互流動--慈濟『善書』的形成分析」報告,以證嚴上人的《靜思語》為基礎,探討慈濟志工的生命療癒經驗。作者表示:慈濟志工在聚會中的公開懺悔,敘述自己現在與過去的不同,帶著情感起伏,常能引發共鳴、感召聽者。而慈濟志工的故事有其獨特性,卻又具備強烈的團體性格,他們的分享常以《靜思語》作為生命經驗的歸納,「《靜思語》形成的慈濟語彙,是維繫慈濟跨地理區隔的佛教社群象徵,成為傳播的有力媒介;這些故事透過出版和電子傳播方式大量發行,形成現代的宗教善書。」分析慈濟善書的形成,宗教故事似能提供某種療癒,因宗教可治療混亂的身心或社會狀態,而語言敘事承載著治療的訊息,及反映療癒過程。作者進一步詮釋《靜思語》的超越性價值:「研究結果說明,《靜思語》不只是語言,而是立基於生活事相上,產生說服力,靠行動的詮釋,深化其引導作用。」
|
Hits | 460 |
Created date | 2004.05.14
|
Modified date | 2014.03.31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