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Author |
鄭振煌
|
Date | 2015.03 |
Pages | 384 |
Publisher | 大千出版社 |
Publisher Url |
http://www.darchen.com.tw/index.php
|
Series | 大眾佛學 |
Content type | 書籍=Book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Abstract | 從佛法的名相到實際解讀,您對了嗎?無論您學佛多久,如果你還無法正確領受法義,肯定要重新認識佛陀的教法,本書讓您重新找回學佛的自信心。
正解佛陀的法義,首先必須瞭解佛陀教法的智慧,也就是身心的奧秘,身體的奧秘以及心的奧秘。人為什麼痛苦煩惱?要如何得到自由自在?投胎轉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們應該有的警覺是什麼?如何在未來世保得人身?
佛陀教導的因緣法是如何運作的?切莫倒置因緣,「你罵我,你對我不好」,真的有這一回事,但這個是緣不是因,那到底什麼是因?什麼是緣呢?我們必須搞清楚。什麼是法的定義?什麼是真正的平等?在修行的過程中,如何掌握體相用事理?如何生起慈悲心?如何生起大菩提心?如何與諸佛菩薩相應?這些問題如果您還無法明確的掌握,本書將一一為您解讀。 |
Table of contents | 第一章 認識佛教 第一節 佛陀的定義 第二節 佛教的智慧 第三節 覺悟者的教育 第四節 切莫倒置因緣 第五節 法的定義 第六節 佛學與學佛
第二章 宗教 民間信仰 第一節 民間信仰 第二節 宗教的定義 第三節 人本宗教 第一項 五種眼 第二項 與佛菩薩相應 第三項 無量無邊的空間 第四項 宗門與教下 第四節 神本的宗教 第五節 物本的宗教 第六節 佛教快樂的方法
第三章 三法印 第一節 體相用事理 第二節 諸行無常 第三節 諸受皆苦 第一項 苦苦 第二項 壞苦 第三項 行苦 第四節 諸法無我 第五節 一實相印 第六節 掌握體相用事理
第四章 三寶皈依法義 第一節 世間寶 第二節 出世間寶 第三節 住持三寶 第四節 真實三寶 第五節 自性三寶 第一項 自性佛寶 第二項 自性法寶 第三項 自性僧寶 第六節 六皈依
第五章 十法界 第一節 眾生法界 第二節 三界六道 第三節 四聖 第一項 聲聞 第二項 緣覺 第三項 菩薩 第四項 佛 第四節 天道 第一項 欲界天 第二項 色界天 第三項 無色界天 第五節 阿修羅 第六節 人道 第七節 下三道 第一項 火途 第二項 刀途 第三項 血途 第八節 正報和依報 第九節 理上的十法界 第十節 事上的十法界 第十一節 為什麼要修行 第十二節 如何得到自由自在 第十三節 三千法界 第十四節 佛教是真正的平等
第六章 佛教的宇宙觀 第一節 投胎轉世的方式 第二節 業感緣起 第一項 引業 第二項 滿業 第三項 依報 第三節 色法 第一項 內五色 第二項 外五色 第一目 極略色 第二目 極迥色 第三目 受所引色 第四目 定所生色 第五目 遍計所執色 第四節 三千大千世界
第七章 五戒十善 第一節 保得人身 第二節 戒律的含義 第三節 戒律的類別 第一項 別解脫戒 第二項 在家戒 第一目 五戒 第二目 八關齋戒 第三項 出家戒 第四項 菩薩戒 第五項 密宗戒 第四節 小結 第五節 行十善 第一項 佛教戒律的精神 第二項 行十善得生欲界天 第三項 十善的分類 第四項 斷除貪瞋癡 第五項 卍字的來源 第六項 修禪定得生色界天
第八章 三十七道品 第一節 三轉法輪 第一項 初轉法輪(示轉) 第二項 二轉法輪(勸轉) 第三項 三轉法輪(證轉) 第二節 三轉法輪的類別 第三節 三十七道品的由來 第四節 簡介修行的過程 第一項 法現觀/資糧道 第二項 義現觀/加行道 第三項 諦現觀/見道位 第四項 隨現觀/修道位 第五項 究竟現觀/無學道 第五節 五停心觀 第六節 資糧道 第一項 修四念處 第二項 四正勤 第三項 四神足 第七節 加行道——五根、五力 第一項 五根 第二項 五力 第八節 見道位——七覺支 第一項 念覺支 第二項 擇法覺支 第三項 精進覺支 第四項 喜覺支 第五項 定覺支 第六項 輕安覺支 第七項 捨覺支 第八項 小結 第九節 四聖諦的諦現觀 第十節 修道位─八正道 第十一節 究竟位—無學位 第十二節 複習
第九章 十二因緣 第一節 佛教的智慧 第二節 業感緣起 第三節 身心的奧秘 第一項 身體的奧秘 第二項 心的奧秘 第四節 十二因緣 第一項 老死 第二項 生 第三項 有 第四項 取 第五項 愛 第六項 受 第七項 觸 第八項 六入 第九項 名色 第十項 識 第十一項 行 第十二項 無明 第五節 獨覺乘 第六節 輪迴不斷 第七節 證涅槃 第八節 十二因緣的類別 第一項 當下的十二因緣 第二項 二世一重的十二因緣 第三項 三世二重的十二因緣 第一目 流轉十二因緣 第二目 還滅十二因緣 第九節 修行從五支下手 第一項 觸 第二項 受 第三項 愛 第四項 取 第五項 有 第十節 結語
第十章 十波羅密 第一節 如何生起慈悲心 第一項 知母恩 第二項 心生萬法 第二節 慈悲心的類別 第一項 生緣慈悲 第二項 法緣慈悲 第三項 無緣慈悲 第三節 如何生起大菩提心 第一項 上求佛道 第二項 下化眾生 第三項 四弘誓願 第四節 四無量心 第一項 慈心 第二項 悲心 第三項 喜心 第四項 捨心 第五項 四無量心互相平衡 第五節 四攝法 第六節 波羅密 第一項 布施波羅密 第二項 持戒波羅密 第三項 忍辱波羅密 第四項 精進波羅密 第五項 禪定波羅密 第六項 般若波羅密 第七項 方便波羅密 第八項 願波羅密 第九項 力波羅密 第十項 智波羅密
第十一章 天台小止觀 第一節 坐禪方法簡介 第二節 天台小止觀 第三節 五時八教簡介 第一項 五時 第二項 八教 第一目 化儀四教 第二目 化法四教
第十二章 吾人應有的警覺 第一節 世法之相 第二節 三寳歌的由來 第三節 三寶歌淺釋 第一項 佛寳 第二項 法寶 第三項 僧寶 |
ISBN | 9789574472970 (平) |
Hits | 618 |
Created date | 2016.05.16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