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中古時期關於常不輕菩薩行的主張與實踐=The Perceptions and Practices of Bodhisattva Never Disparaging's Action in Medieval China |
|
|
|
Author |
曾堯民 (撰)=Tseng, Yao-min (compose)
|
Source |
世界宗教學刊=Journal of World Religions
|
Volume | n.21 |
Date | 2013.06.01 |
Pages | 145 - 186 |
Publisher | 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
Publisher Url |
https://rel3.nhu.edu.tw/
|
Location | 嘉義縣, 臺灣 [Chia-i hsien,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Keyword | 常不輕菩薩=Bodhisattva Never Disparaging; 智顗=Zhiyi; 吉藏=Jizang; 窺基=Kuiji; 信行=Xinxing; 三階教=Three Stages Teaching |
Abstract | 常不輕菩薩行出自《法華經‧ 常不輕菩薩品》,講述常不輕菩薩對於眾生的態度,並提到眾生將來當得成佛。常不輕菩薩為何,以及在何基礎上,認為眾生將來當得成佛?中國僧人對於常不輕行如何理解與提出不同的主張,又是如何實踐常不輕行?中國僧人對於常不輕行的理解有不同的階段與方向,首先是《法華經》本身對於常不輕行的記載,眾生將來當得成佛的原因在於行菩薩道,當中並無佛性之說,亦可見於道生與法雲對《法華經》的注疏;《法華論》以佛性解釋常不輕行,佛性成為眾生將來當得成佛的原因,往後的中國僧人依循此一解釋,包括智顗、吉藏、窺基、信行等。以佛性理解常不輕行與眾生將來當得成佛的基礎上,各個有不同的差異與著重點,如信行強調實踐,並加入自身的惡此一主張、窺基則將佛性由所有眾生限制為具有特定種性者。常不輕行為三階教代表性的實踐之一,但卻很少見到個別三階僧俗行常不輕行的記載。目前所見行常不輕行者僅有德美與端甫,德美為三階教徒,在三階教的傳統中實踐常不輕行、端甫則可能在唐玄宗禁毀無盡藏與三階院,使得三階教與其他教團、僧俗產生更多互動,三階教理與實踐方式擴散的過程中,受到了影響而有常不輕之行。 |
ISSN | 1728645X (P) |
Hits | 297 |
Created date | 2017.06.28 |
Modified date | 2017.11.09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