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近代藥師佛信仰的復興風潮(1933-1934)=The Modern Public opinion wave About the Bhaisajyaguru Buddha |
|
|
|
Author |
能仁 (著)=Neng Ren (au.)
|
Source |
佛學研究=Buddhist Studies=Journal of Buddhist Studies
|
Volume | (總號=n.23) |
Date | 2014 |
Pages | 340 - 352 |
Publisher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 |
Location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Content type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作者單位: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 |
Keyword | 藥師佛信仰; 寶華山; 太虛大師; 《佛學半月刊》 |
Abstract | 民國年間,以藥師佛法會、藥師經典傳習和藥師法門修持為中心的藥師佛信仰驟然勃興,儼然刮起一股復興的風潮。1933年初,九世班禪大師主持寶華山藥師佛七法會,表現出強烈的國家政治述求和社會現實關懷,體現出藥師佛信仰的現時性、人間性和社會性特征。太虛大師隨之對藥師佛信仰予以學理闡釋,將其內化於佛教革新思想實踐中,強調注重個體"現生受用",主張"依藥師琉璃世界建立新中國及人間凈土",把藥師佛信仰的現實關懷落實於個體身心與家國社會,為近現代藥師法門的實踐與弘揚開辟了新方向。1934年,《佛學半月刊》雜誌刊載"藥師如來專號",把近代藥師佛信仰進一步推向多元化。十九世紀後期到二十世紀初期,東亞佛教涌現出人間化、社會化的新思潮、新趨向。以資生救患的現實關懷為重要特色的藥師佛信仰被重新發掘推廣,佛教刊物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重要作用。近代藥師佛信仰表現出與時代相適應的人間性、社會性、多元性特徵,是近代佛教轉型時期整體發展趨勢下的一個重要個案和縮影。 |
Table of contents | 一、復興初機:1933年寶華山藥師佛七法會 341 二、創造性詮釋:從羅奉僧的響應到太虛大師的新倡導 344 三、推波助瀾:上海佛學書局與《佛學半月刊》“藥師如來佛專號” 347 四、結論:近代藥師佛信仰風潮的形成特徵及其原因 351 |
Hits | 271 |
Created date | 2020.05.13 |
Modified date | 2020.05.13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