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神聖傳承: 五臺山與古心如馨(1541-1615)的戒學中興運動 |
|
|
|
Author |
能仁 (著)=Neng Ren (au.)
|
Source |
一山而五頂:多學科、跨方域、多文化視野中的五臺信仰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The Mountain of Five Plateaus: Studies of The Wutai Cult in Multidisciplinary and Transborder/Cultural Approaches
|
Date | 2015.07 |
Publisher | 山西省佛教協會 |
Location | 山西, 中國 [Shanxi, China] |
Content type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主辦方: Buddhist association of Shanxi Province 山西省佛教協會 作者單位:北京佛教文化研究所 |
Abstract | 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明神宗延請古心如馨(1541—1615)赴五臺山永明寺開建皇壇,結束了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明世宗皇帝對僧尼開壇傳戒的禁令,這也成為古心如馨中興近世中國佛教戒律學的標誌性事件。檢視古心如馨的生平行履,我們發現聖地五臺山是其戒學中興運動的關鍵。朝禮臺山,感應文殊菩薩的加持,如馨獲得戒法的“神聖傳承”,保證了其戒法源頭的合法性與根本性。萬曆年間,如馨協助南方義學領袖雪浪洪恩(1545—1608)修復金陵三大剎之一的南京大報恩寺長幹塔,獲得《寶志說戒圖》戒壇修築模型;如馨顯示神異,並借由洪恩之口,昭示其為“持戒第一”的“優波離尊者再來”,由戒法的神聖性轉換出身份的神聖性,實現其傳戒資格的“合理性”與可能性。又傳戒于“文殊菩薩化身”的五臺山永明寺澄芳遠清,由遠清通過內宦的管道而上奏慈聖太后和神宗,促成了萬曆四十二年開傳官方皇戒,徹底地顛覆了明世宗以來的禁令。古心如馨的戒學中興運動影響深遠,遺澤至今。 五臺山既是神聖的文殊菩薩道場,也是通往影響北京宮廷的最佳途徑。自宗教史學的立場來看,古心如馨正是通過聖地五臺山,經由神聖加持——身份轉換——神聖翻轉的特殊歷程,獲得其戒“法”和身份的神聖化,並進一步影響了宮廷決策,最終實現了他中興戒學的理想。以佛教學的視野來看,古心如馨的神聖化及其戒學中興是“優波離化身”與“文殊化身”於圍繞五臺山這一神聖空間的戒法傳承主題上“神通遊戲示現”的現實展開,這種“神通示現”的思想根據和認識根源正如中國佛教哲學“本跡觀”所揭示的那樣,自超越立場的“本”而展現為現實的“跡”。如馨與聖地五臺山這一神聖傳承因緣,深刻地影響了其戒法傳承的內容屬性,其與雪浪洪恩的一段密切交誼因緣,也為遠承如馨的戒學後繼者們的派系之爭埋下了草蛇灰線。 |
Hits | 309 |
Created date | 2020.10.16 |
Modified date | 2020.10.27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