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hor |
黃國清 (撰)
|
Source |
大專學生佛學論文集【六】
|
Pages | 1 - 8 |
Publisher | 華嚴蓮社 |
Publisher Url |
https://www.huayencollege.org/index.php
|
Location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Content type | 專題研究論文=Research Paper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Abstract | 學者之間對宗密《原人論》之三教會通思想存有不同的見解。如鎌田茂雄和楊政河採取比較接近融合論的立場;錢穆依據內文的考查,發現先破斥、後會通之間似乎大有問題;本村清孝則認為與其將三教會通,無寧說是以儒、道二教來輔助佛教。對宗密《原人論》三教會通思想的再次探討實有必要,特別是「會通」二字於《原人論》中所展現的意義。 從《原人論》的章節鋪排和立論內容來看,宗密的「會通」並不具有「融合性」的意義,若以「合會」、「融通」的方向來探討宗密的三教會通思想,可能就偏離了《原人論》立論精神。此論的立論順序是先進行諸種權教的破斥,接著彰明了義的圓實之教,最後用了義實教為依據,以從深到淺的逆的方向,將各權教會歸於了義實教,由於所採取的方式是對每一層級的教義以高一層的教義加以會通,所以感覺到諸教的教義之間並沒有過於顯著的差別。若跳開層級,進行了義實教和儒、道二教的直接會通,三教之間的明顯差異就會凸顯出來,其實這也表現於論中對外學教說的破斥遠多於對其教義的肯定上。宗密雖提及「會前所斥,同歸一源,皆為正義」一句話說明會通本末的用意,但又於本論最後有「棄末歸本」的用語,我們認為「會歸」一詞比「會通」更能夠代表《原人論》的立論宗旨和精神,要了解《原人論》的三教會通思想,有必要脫離融合論的觀點,直接從全文的審慎閱讀中把取密宗的精神。 |
Table of contents | 摘要 1 一、前言 1 二、《原人論》的內容鋪排 3 三、《原人論》的三教會通方法和立場 5 四、結後語 8 |
Hits | 86 |
Created date | 2021.08.23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