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thor |
李維倫 (著)
|
Source |
解脫與療癒:佛教與心理學對話學術研討會 第十四場
|
Volume | v.1 n.1 |
Date | 2022.06 |
Publisher | 佛光大學佛教研究中心 |
Location | 宜蘭, 臺灣 [I-lan, Taiwan] |
Content type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Language | 中文=Chinese |
Note | 作者: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 |
Keyword | 佛教心理治療; 心經; 禪修; 經驗取向; 現象學還原思考 |
Abstract | 以「度一切苦厄」為宗旨的佛教一直以來皆是人們尋求心靈平安的資源之一。 不過在當代,心理治療作為解決心理苦痛的專業實踐,講求的是基於心理學理論而 獲得的心理病理學與治療策略,卻與佛教思想與修行難以相互交流溝通。其中原因 除了是宗教與科學的範疇區別外,主要還是在於佛教龐大深遂的教門語言與心理治 療學的現代理論語言之間難以轉譯。因此,本文嘗試以實踐經驗的回歸來尋得兩者 溝通的可能性,並勾勒出佛教心理治療的路徑。為了這個目的,本文包括了四部分, 首先(1)說明佛教與心理治療轉譯的現象學還原策略,以及(2)分析與描述心理 治療行動經驗的本質結構,然後(3)以《心經》提示的「觀自在」方法與禪修經驗 來分析與描述佛教自覺覺他的實踐內涵與經驗結構,最後(4)兩者對比,描繪出佛 教心理治療的內涵與樣態。本文結果論述,佛教自覺覺他的「行深照見」方法可以 描述為,在迴觀自身中以「觀實有」轉「觀作用」的體驗過程識及此岸彼岸之別並 朝向或進入緣起性空的無我彼岸,而心理治療工作的核心則是在於留繫於此岸並參 與到受苦經驗的生成作用(作用觀)來重構求助者所經驗的生活實在(實有觀)。本 文因此得以提出佛教心理治療的可能形式,並作為與佛教及心理治療學界進一步對 話的基礎。
|
Hits | 6 |
Created date | 2023.06.26 |
Modified date | 2023.06.26 |
|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