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mapAbout usConsultative CommitteeAsk LibrarianContributionCopyrightCitation GuidelineDonationHome        

CatalogAuthor AuthorityGoogle
Search engineFulltextScripturesLanguage LessonsLinks
 


Extra service
Tools
Export
從神不滅論到佛性論: 六朝佛教主體思想研究(上)
Author 謝如柏 (著)
Edition初版
Date2010.09
Pages254
Publisher花木蘭文化
Publisher Url https://www.huamulan.tw/
Location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Series法藏知津‧初編
Subserials中國佛教研究集成
Series No.2
Content type書籍=Book
Language中文=Chinese
Note謝如柏,1973年生,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為暨南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六朝佛教思想、魏晉玄學、道家思想。著作有《從神不滅論到佛性論――㈥朝佛教主體思想研究》、《《列子》「命」概念及其相關問題研究》,以及〈梁武帝「立神明成佛義記」――形神之爭的終結與向佛性思想的轉向〉、〈從涅槃經、眾生正因說到沈約的神不滅思想――南朝佛性學說與形神理論關係之考察〉、〈目的與工具之辨――楊朱思想的論證基礎與根本關懷〉等論文。
Keyword佛教哲學; 魏晉南北朝
Abstract本書旨在探討神不滅思想的發展演變與思想史意義,企圖說明從漢末直至齊梁,中國佛教「神不滅」思想的發展表現出向「佛性」理論轉化的趨勢,並且說明此一發展,本質上乃是中國佛教「主體」思想的發展歷程。此一思想轉折的歷史進程,取決於各時期學者對「主體」問題的主流思想模式。初期的「神不滅」理論顯示出將染、淨皆收攝於「心」、「神」主體的特質,此正與當時佛教思想家如康僧會、支謙、謝敷、郗超、道安、支遁等人的佛學思想型態合轍;其具體表現便是慧遠、宗炳的神不滅思想。至般若學以及涅槃學發展初期,僧肇與涅槃師僧亮、 僧宗、僧柔、智藏等學者普遍以「相續不斷」之「心」、「神」來解釋主體輪迴問題與正因佛性概念,表現在「神不滅」思想上便有沈約新型態之理論成果。從梁代寶亮開始,「心」、「神」作為佛性思想的核心概念,又再走向實體化的方向,其結果便是梁武帝神明成佛義之唯心一元論的思想體系。「神不滅」理論的發展歷程背後其實有相當重要的思想史背景,絕對不只是論爭層次的問題而已。而「神不滅」與「佛性」思想之間的交涉現象更非無意義的混雜,而是思想史或佛教史演變的重要轉折。
本書是作者2006年完成之博士論文,由林麗真教授指導。
Table of contents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的意義 1
第二節 佛教的無我說與主體問題 5
一、實踐意義之無我 6
二、存在意義之無我 10
三、部派與大乘佛教的主體觀 13
四、主體、實體意義的界定 21
第三節 本文的研究範圍 24

第二章 早期譯經中的主體概念──主體問題的原初理解 29
第一節 神 30
一、諸譯經中的神概念 30
二、識、神之對譯及其背景 37
第二節 心 41
第三節 意 47
結語 53

第三章 神不滅思想的先驅──主體理論的原初思考 55
第一節 早期佛教學者的主體思想 55
一、〈牟子理惑論〉 56
二、康僧會 58
三、支謙 63
四、謝敷 67
五、郗超 71
第二節 兩晉般若學思潮中的主體觀 77
一、道安 77
二、支遁 90
三、心無義及其他 97
結語 102

第四章 慧遠、宗炳的主體思想──神不滅理論的形成 105
第一節 慧遠之主體理論 106
一、神不滅思想與主體理論 106
二、輪迴:神、心的受染作用 109
三、解脫:神、心的染淨轉化 113
四、慧遠神不滅說的定位與背景 117
第二節 宗炳之主體理論 120
一、神、識的性質與功能 120
二、輪迴:心、神受染與情、識相續 123
三、解脫:識之作用與唯神境界 126
四、宗炳的本淨思想與《涅槃經》128
結語 129

第五章 僧肇的心概念與神明觀──無我說與主體思想 131
第一節 無我與心識相傳 132
第二節 眾生心:流轉還滅根源 137
第三節 般若:中觀與玄學式的非有非無 144
第四節 聖心與無心心 153
第五節 神、神明概念及其中土背景 164
結語 174

第六章 涅槃經的佛性說與正因概念──神不滅 與佛性思想交涉的理論基礎 175 第一節 涅槃經的佛性思想 176
一、前分的佛性說 177
二、續譯部分的佛性說 182
(一)〈現病品〉至〈德王品〉 182
(二)〈師子吼菩薩品〉 186
(三)〈迦葉菩薩品〉 193
第二節 涅槃經的正因概念 199
一、反因中有果 199
二、正因即眾生的意義 206
結語212

第七章 竺道生的受報之主概念──佛性當有說新探 215
第一節 佛性當有:佛性論模式重探 216
一、問題的意義 216
二、詮釋觀點之爭 217
三、生、佛之不二與不一 219
四、理為佛因:理之實相與境界義 221
五、法為佛性:法之二義 228
六、法性、如之二義 231
七、唯佛是佛性:佛性之本義 234
八、小結 238
第二節 受報之主:輪迴主體說試探 239
一、問題的意義 239
二、我與無我非不二 239
三、無我與受報之主 241
四、常存之佛性我 243
五、本有佛性與眾生正因 246
六、大悟之分、不易之體 249
七、心:波流生死、善行之本 251
八、小結 254
結語 254
ISBN9789862542590 (精裝)
Hits137
Created date2023.07.07
Modified date2023.07.07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Notice

You are leaving our website for The full text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above database or electronic journals may not be displayed due to the domain restrictions or fee-charging download problems.

Record correction

Please delete and correct directly in the form below, and click "Apply" at the bottom.
(When receiving your information, we will check and correct the mistake as soon as possible.)

Serial No.
675048

Search History (Only show 10 bibliography limited)
Search Criteria Field Codes
Search CriteriaBrow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