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mapAbout usConsultative CommitteeAsk LibrarianContributionCopyrightCitation GuidelineDonationHome        

CatalogAuthor AuthorityGoogle
Search engineFulltextScripturesLanguage LessonsLinks
 


Extra service
Tools
Export
澄觀《華嚴經疏‧十地品》之研究(下)
Author 釋正持 (著)
Edition初版
Date2016.03
Pages264
Publisher花木蘭文化
Publisher Url https://www.huamulan.tw/
Location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Series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二三編
Series No.23
Content type書籍=Book
Language中文=Chinese
Note釋正持(鄭素如)。出生:1968年。籍貫:台灣省雲林縣。學歷: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現職: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弘光科技大學通識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著作:《天台化法四教之研究──以智顗、智旭的論述為主》,2006年。《慧思禪觀思想之研究》,2008年。《澄觀《華嚴經疏‧十地品》之研究》,2014年。
Keyword華嚴部; 研究考訂
Abstract《華嚴經》可分為晉譯與唐譯兩種漢譯本,本文是以唐譯本為主。素有「華嚴疏主」之稱的澄觀,曾為唐譯八十《華嚴》,撰寫六十卷《華嚴經疏》,以及九十卷《演義鈔》,本論文則是對澄觀《華嚴經疏‧十地品》做深入研究,從其注疏中發掘其對〈十地品〉的特殊洞見與貢獻,是否異於其他祖師之處。
本論文主要探討「澄觀《華嚴經疏‧十地品》之研究」,大致分為三大部分。首先考察澄觀的學思歷程及佛教當時的時代環境,包括澄觀的生平傳記、事蹟,以及隋唐時期八大宗派與澄觀、《華嚴經疏‧十地品》的關涉情形。接著介紹〈十地品〉之傳譯過程及其對華嚴宗的影響,十地品〉之論書有二部,對華嚴學的發展影響較大的是《十地經論》,不僅造就了一批「地論師」,更催生了中國地論學派的誕生,並孕育出中國佛教八宗之一的華嚴宗。在進入論文主軸前,先對《華嚴經疏‧十地品》之科判進行探析,從而了解〈十地品〉之整體組織架構;再對《華嚴經疏‧十地品》釋經方法進行說明,從而了解其詮釋文句的方法。
其次,為論文研究之主軸「《華嚴經疏‧十地品》菩薩之修行特色」,集中在第五至七章,將分為四個部分來說明。「通釋六門」,是指來意、釋名、斷障、證理、成行、得果。澄觀在每一地釋文前,皆先說明此六門,即是對每一地做一個概略性的介紹。「遠離二障、體障及治想」,即入地前,或初入地的障道法,包括初至三地遠離煩惱障,四至七地遠離所知障及其對治法門,八至十地遠離體障及治想。「精勤修行」,包括勤修十大願、十善、八定、三十七菩提分、四諦、十二因緣、一切菩提分法、淨佛國土、說法行、受位行。菩薩已歷經了入地心、住地心的階段,接著還要精勤修行,才能證得佛果。「圓修十波羅蜜」,包括布施、持戒等十波羅蜜,所代表的為出地心的調柔果。
最後,則是探討六地的「三界唯心」與「一心緣起」中,抽象概念的「心」,將依照時代的先後次序,分別從〈十地品〉、《十地經論》這二部經論,以及法藏、澄觀二位祖師之說法進行討論,此一心是真心或妄心,以及兩者是同或異的關係。在結論中,則對澄觀《華嚴經疏‧十地品》之研究,做一概括性的總結,包括《華嚴經疏‧十地品》所呈顯的思想特色,以及注疏之特色。
Table of contents第五章 初至三地菩薩之修行特色 201
第一節 通釋六門 203
一、來意 203
二、釋名 204
三、斷障 206
四、證理 208
五、成行 209
六、得果 210
第二節 遠離煩惱障 210
一、初地:遠離五怖畏 212
二、二地:遠離十惡業 216
三、三地:遠離妄想因 227
第三節 精勤修行 231
一、初地:勤修十大願 231
二、二地:勤修十善 243
三、三地:勤修八定 248
第四節 圓修波羅蜜 256
一、初地:布施波羅蜜 257
二、二地:持戒波羅蜜 260
三、三地:忍辱波羅蜜 264
第六章 四至七地菩薩之修行特色 267
第一節 通釋六門 267
一、來意 267
二、釋名 269
三、斷障 271
四、證理 273
五、成行 273
六、得果 274
第二節 遠離所知障及其對治法門 275
一、四地:遠離解法慢──十智對治 275
二、五地:遠離身淨慢──如道行對治 278
三、六地:遠離染淨慢──十種平等法對治 280
四、七地:遠離細相現行障──十種方便慧對治 283
第三節 精勤修行 285
一、四地:勤修三十七菩提分 285
二、五地:勤修四諦 292
三、六地:勤修十二因緣 297
四、七地:圓修一切菩提分法 304
第四節 圓修波羅蜜 308
一、四地:精進波羅蜜 308
二、五地:禪定波羅蜜 311
三、六地:般若波羅蜜 315
四、七地:方便波羅蜜 317
第七章 八至十地菩薩之修行特色 321
第一節 通釋六門 321
一、來意 321
二、釋名 322
三、斷障 324
四、證理 325
五、成行 326
六、得果 326
第二節 遠離體障及治想 326
一、八地:遠離心意識分別想 327
二、九地:遠離四無礙障 333
三、十地:遠離煩惱垢 334
第三節 精勤修行 ·336
一、八地:勤修淨佛國土 337
二、九地:勤修說法行 348
三、十地:勤修受位行 359
第四節 圓修波羅蜜 365
一、八地:願波羅蜜 365
二、九地:力波羅蜜 369
三、十地:智波羅蜜 375
第八章 唯心與緣起的開展 379
第一節 〈十地品〉的唯心與緣起 380
一、〈十地品〉的唯心 380
二、〈十地品〉的緣起 387
第二節 《十地經論》的唯心與緣起 391
一、《十地經論》之心識說 391
二、《十地經論》的十二緣起 396
第三節 法藏的唯心與緣起 398
一、法藏的唯心 398
二、法藏的緣起 403
第四節 澄觀的唯心與緣起 407
一、澄觀的唯心 407
二、澄觀的緣起 411
第九章 結論 415
第一節 《華嚴經疏‧十地品》思想之特色 415
一、十住與十地之會通 416
二、大量採用唯識思想 423
三、如來藏與唯心思想 427
四、六相圓融之運用 428
五、採取大乘之戒律觀 430
六、融通大小乘禪法 431
第二節 《華嚴經疏‧十地品》注疏之特色 432
一、視野更寬廣 432
二、文義完整性 433
三、注重系統性 435
四、修行次第性 436
五、能所之運用 436
參考書目 439
附錄:澄觀生平年表 451

表目次
表 1-1:律宗傳承 25
表 1-2:華嚴宗傳承 26
表 1-3:禪宗傳承 ·28
表 1-4:小島岱山之中國華嚴法系圖 37
表 1-5:《華嚴經疏》等三種版本之五門說 39
表 1-6:法藏與澄觀十重唯識觀之差別 45
表 2-1:七部〈十地品〉相關的單品經資料對照表 57
表 2-2:《小品般若經》與「華嚴十住」菩薩行位對照表 63
表 2-3:〈發趣品〉與《十住斷結經》十地階位行法對
照表 65
表 2-4:華嚴十住六種譯本對照表 67
表 2-5:華嚴十地五種譯本對照表 72
表 2-6:六十《華嚴》與八十《華嚴》結構之差異 74
表 2-7:地論師分化的過程及結果 89
表 2-8:慧光四宗與法藏十宗對照表 96
表 2-9:法藏與澄觀五教十宗對照表 97
表 3-1:證道三分與教道三分 113
表 3-2:法藏之五分五周因果 115
表 3-3:澄觀之四分五周因果 117
表 3-4:佛之說法處、放光處、所說法門之比較 118
表 3-5:三種譬喻功德與十地之對照表 142
表 4-1:「來意」門 149
表 4-2:「釋名」門 149
表 4-3:「斷障」門 151
表 4-4:「證理」門 151
表 4-5:「得果」門 152
表 4-6:經論注疏簡稱對照表 155
表 5-1:十種善語與十五種麁惡語對照表 223
表 5-2:《十地經論》、法藏、澄觀初願之六種大、七種大之比較 233
表 5-3:十界與十願之對應關係 241
表 5-4:四聖中修善、用功、結成自乘之同異············· 247
表 5-5:色界四禪的四種差別 251
表 5-6:無色界四空的三種差別 254
表 5-7:八定與修行歷程、七相、《師地論》七作意之對照表 255
表 5-8:十惡業與二果差別對照表 262
表 6-1:七平等之四意對照表 282
表 6-2:四至六地順忍之遠離慢障及其對治法門 283
表 6-3:《雜集論》五門立菩提分法 292
表 6-4:《華嚴經》、《瑜伽師地論》、《十地經論》之十觀 295
表 6-5:〈十地品〉十門、《十地經論》相諦差別觀,與世諦六觀之對照表 304
表 6-6:《十地經論》九相,與《華嚴經疏》十相之對照表 314
表 7-1:法藏與澄觀「眾生世間自在行」之比較 341
表 7-2:相作無礙自在顯現,略有三意,《探玄記》與《華嚴經疏》之差異 344
表 7-3:《瑜伽師地論》法師十德與《十地經論》法師二十德之對照表 351
表 7-4:四智與十相之對照表 356
表 7-5:十地菩薩大寶蓮華座之十相 360
表 7-6:法藏與澄觀智成就之比較 371
表 8-1:《十地經》十因緣觀、《十地經論》相諦差別觀、世諦差別六觀對照表 397
表 8-2:法藏之「十重唯識」與澄觀之「十重一心」之差異 409
表 9-1:十地與三賢位之對應關係 417
表 9-2:四住生貴住、四地焰慧地與四智對照表 420
表 9-3:九住法王子住與九地善慧地之對照表 422
表 9-4:十地修道位之修行內容 ·425
ISBN9789864045747 (精裝)
Hits32
Created date2023.07.12
Modified date2023.07.18



Best viewed with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 but not supported IE

Notice

You are leaving our website for The full text resources provided by the above database or electronic journals may not be displayed due to the domain restrictions or fee-charging download problems.

Record correction

Please delete and correct directly in the form below, and click "Apply" at the bottom.
(When receiving your information, we will check and correct the mistake as soon as possible.)

Serial No.
676127

Search History (Only show 10 bibliography limited)
Search Criteria Field Codes
Search CriteriaBrow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