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著者 |
宗玉媺
|
出版年月日 | 1996.08 |
出版者 | 中華佛學研究所=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
出版地 | 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修士 |
学校 | 中華佛學研究所 |
指導教官 | 高明道 |
キーワード | 金光明經; 空品; 懺悔; 放生; 阿含; 般若; 苦諦; 道諦; 集諦; 滅諦 |
目次 | 壹. 前言 貳.《金光明經》主文獻資料介紹 一. 梵文 二. 漢文 三. 藏文 四. 其他語文 五. 小結 (一)傳本 (二)《空品》 參.《金光明經》內容與歷史地位簡介 一. 內容 二. 在古代的影響 (一)懺悔護國 (二)放生 (三)懺悔與放生 三. 小結 肆.《空品》的內容分析 一. 序分 (一)當機者 (二)略說種種因緣 (三)為鈍根而略說 二. 正說空 (一)無真實的比喻 1. 身空 2. 六受無諍訟 3. 心幻無正主 4. 結無真實 (二)苦的開頭 1. 病的譬喻 2. 業報的苦 3. 死的不淨 4. 結說人空 5. 結說四大空 (三)苦的因緣是空 1. 緣起空 2. 苦空 三. 修空成就 (一)證空前修 (二)證空後修 四. 讚空智 五. 流通分 伍.《空品》與《阿含》,早期《般若> 諸經比較 一. 序分 二. 苦諦 (一)五蘊空 (二)十二處無諍訟 (三)十八界因緣生 (四)識空 三. 道諦 (一)觀病苦 (二)觀死屍 (三)有業報沒人 (四)無人,眾生,壽者 (五)一切法空 四. 集諦 (一)無明不存在 (二)妄想 (三)不生,本不生 (四)假名 (五)相反句 五. 滅諦 (一)聞,信,思,修,證 (二)正法久住 (三)菩薩道三要 1. 智 2. 悲 3. 願 (四)六般羅蜜 (五)讚佛智 六. 結語 陸.《空品》思想的探討 一. 前言 二. 為什麼空 (一)因緣和合 (二)妄想 1. 不真實 2. 假名 (三)譬喻 三. 勝義的空 (一)《般若》的空 (二)譬喻 四. 思惟的空 (一)破除妄想的空 (二)譬喻 五. 密說 六. 結語--略說法要 柒.《金光明經》《空品》及其他品空觀比較 一. 前言 二. 修菩提道 (一)最淨地陀羅尼品第六 (二)住空滿願品第十 三. 如來法身 (一)真實法身 (二)密意說 四. 總結 捌. 結論 一. (一)緣起與假名 (二)見惑與思惑 (三)《空品》的空觀與佛的智慧 (四)《空品》在《金光明經》的意義 二.《空品》對現代學術的意義 |
ヒット数 | 1068 |
作成日 | 2005.07.22 |
更新日期 | 2015.07.24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