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者 |
肖平
|
出版年月日 | 1999 |
出版者 | 中山大學中國近現代史 |
出版地 | 中國 [China]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博士 |
学校 | 中山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中國近現代史 |
指導教官 | 桑兵 |
卒業年 | 1999 |
キーワード | 近代佛教; 復興; 日本佛教; 楊文會; 太虛; 王弘願 |
抄録 | 有關中國近代佛教復興的研究,曾受到文學、史學、哲學以及宗教等各界的高度重視。如何正確理解和認識它,不僅在於澄清歷史,更有助於為中國佛教今後的發展提供借鑒。佛教於近代中國的復興,亦是一個國際化現象,其與當時國際社會的動態,緊密相連。本文以近現代中日佛教徒相互交涉的具體史實為依據,並結合中日雙方的社會背景,探討了近代中國佛教復興過程中,與日本之間發生的各種聯繫及受到的影響。明治維新前後的日本,曾爆發過一場規模巨大的"廢佛毀釋"風潮。在此股風潮的打擊下,日本佛教徒開始通過推進佛教社會化或向海外擴展勢力等途徑,實現自我拯救。受此目的的驅使,日本佛教徒或遠渡重洋赴歐洲求學,或西航來華布教設學。中國近代佛教復興先驅楊文會,於赴歐洲供職期間結識日本留學僧南條文雄和笠原研壽,並通過南條文雄等從日本購回中國古代逸失佛典近300種。其後又經釋弘一等人努力,使中國古代逸失佛典中的大部分,得以重返中土。佛教傳入中國雖有較長的歷史,但中國人對佛學的研究卻相當滯後。近代以來,在日本的影響下,中國在佛教史學研究和佛典校勘等方面上,有了長足的進展。中日甲午戰爭以後,大批學生東渡日本留學,其中亦有出自佛教界的學僧或居士等。他們通過在日學習,把日本佛教的經驗介紹回中國,對中國佛教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中國佛教宗派中的密宗開創于唐代,但隨著後來禪和淨土二宗的興盛,其影響力逐漸減弱。經楊文會、太虛和王弘願等的積極倡導,密宗之學又得以從日本反輸歸來,成為近代佛教宗派復興的先導。但遺憾的是,由於急功近利或僧俗之爭等原因,密宗的復興僅止於曇花一現。中國佛教自古就具有極強的國際性,但自玄奘從印度歸來以後,中國佛教徒就很少再跨出國門取經求學,其與外界的接觸也日漸減少。近代以來,中國佛教徒通過與日本佛教界人士的廣泛接觸,使國際化意識有所增強,從而有向海外弘傳佛教之舉。另外,中日佛教徒間亦多有互訪活動,其中日本佛教徒或佛教學者來華重在巡禮和探訪中國佛教祖跡,中國佛教徒赴日則主要考察日本佛教情況,雙方各有所得。佛教於近代中國的復興,從總體上可歸結為佛法和僧眾兩方面。近代日本佛教的成功經驗,嘗為中國的佛教復興倡導者們所效法。但日本佛教實現的所謂現代化轉型,是以失去佛法精神以換取僧眾利益為特徵的,故而其模式對中國的佛教復興事業亦帶來了諸多的不良後果。 |
ヒット数 | 623 |
作成日 | 2005.07.22 |
更新日期 | 2015.07.01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