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救贖、社會倫理與政治合法性 -- 對士人佛學與新儒家的宗教哲學研究=Salvation、Social Ethics and Political Legiti-mation: the religious-philosophical research of intellectual's buddhism and neo-confucianism |
|
|
|
著者 |
李孟浩 (著)=Lee, Mun-houw (au.)
|
出版年月日 | 1994 |
出版者 | 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Tunghai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
出版サイト |
http://philo.thu.edu.tw/webpages/webpages_ch/ch1.htm
|
出版地 | 臺中市, 臺灣 [Taichung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修士 |
学校 | 東海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哲學研究所 |
指導教官 | 蔣年豐 |
卒業年 | 82 |
キーワード | 哈伯瑪斯=Habermas; 韋伯=Weber; 章太炎; 呂澂; 牟宗三; 張灝; 唯識=Mind-Only Buddism=Consciousness-Only Buddhism=Vijnaptimatrata=Vijnaptimatra; salvation; political iegitimation; 佛學; 佛教與儒家=儒佛會通=Buddhism and Confucianism; 韋伯 |
抄録 | 本文主要目標在於指出近代唯識學的政治批判哲學的特殊性格,及其重建的發展方向。因此,第一章處理哈伯瑪斯對韋伯的社會學批判,並試圖重建韋伯從宗教合理化到社會合理化的過渡。第二章則處理從章太炎到呂澂對唯識學之社會批判意涵的闡揚,章太炎的五無論發揮了唯識學之虛妄分別的側面,呂澂的轉依革新論則發揮了唯識學之世間極成的側面。康有為和譚嗣同則脫離不了儒佛結合的路線,因而無法把權力與道德分開。第三章則處理新儒家的「民主開出論」,指出新儒家只認識到積極自由的倫理,而忽略了消極自由的政治經濟學。結論則指出重建解放佛學的可能方向。
|
目次 | 一. 宗教,革命信仰與行政管理國家 (一) 天職文化的社會心理學 (二) 宗教社會學的神義論類型學 (三) 革命信仰,政治合法性與管理性國家 二. 近代唯識學的政治批判功能 (一) 章太炎的政治批判哲學 (二) 呂澂與熊十力的論學函稿評議 三. 對新儒家「民主開出論」的批判 (一) 法治意識的幽暗意識與禮治秩序的和諧意 識 (二) 消極自由的政治學與積極自由的倫理學 (三) 創造性轉化的社會學啟蒙 四. 結論 |
ヒット数 | 746 |
作成日 | 2007.03.16 |
更新日期 | 2015.06.01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