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瑜伽行派的盡所有性與如所有性=The Yavad-bhavikata and Yathavad-bhavikata in Yogacara Buddhism |
|
|
|
著者 |
劉慧玲 (著)=Liu, Hui-ling (au.)
|
出版年月日 | 2006 |
ページ | 136 |
出版者 | 玄奘大學宗教學系暨研究所 |
出版サイト |
http://www.hcu.edu.tw/hcu3/content/ird01/
|
出版地 | 新竹市, 臺灣 [Hsinchu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修士 |
学校 | 玄奘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宗教學研究所 |
指導教官 | 陳一標 |
卒業年 | 94 |
キーワード | 盡所有性; 如所有性; 遍滿所緣; 真如; 止觀 |
抄録 | 本文是以瑜伽行派的盡所有性與如所有性為中心的研究,因盡所有性與如所有性是屬於止觀的所緣境事,是故,範圍擴及到所緣的釋義,與四種所緣境事的探討,並延伸到四種所緣境事的順序,遍滿所緣是否可以含蓋其它三種所緣的問題,而從中切入探討盡所有性與如所有性在修習止觀的重要性地位。 而本文的重點主要是在盡所有性與如所有性的探討,故整理瑜伽行派玄奘、真諦所譯與其它經論中的盡、如二性,為之釋義、分析、歸類與造表比較,從中探究其意義的演變、與所代表的思想背景;並對窺基、道倫、圓測及西藏智藏、覺通對於盡、如二性的釋義、分析與運用加以研究。 盡所有性與如所有性在《瑜伽師地論.聲聞地》中,是修習止觀的正觀行,盡所有性是觀察所緣的一切性,如所有性是從中悟入所緣的真如實性,而在〈菩薩地〉中更是二種的真實義;故為能完全的了解此二性,並對其與瑜伽行派重要義理的關係,如三性說、四真實、四種道理、真如等思想的相攝處加以探究,從中研析其思想的起源與演變。 盡所有性與如所有性是繼承阿含、部派以來對於蘊、處、界等一切法的探究與現證諸法寂滅性、真實性的教說;又接受大乘《般若經》重視真如實性的思想,而發展出來的藉由瑜伽止觀以通達一切法與真如的具體修行方法。〈本地分〉中能獲致諸法真實的真實作意,是以自相、共相及真如相如理思惟諸法;自相作意即是盡所有性,共相及真如作意為如所有性。因此,在〈本地分〉中,如所有性的內容欲以含蓋阿含以來傳統止觀中的真實作意,即共相作意的內容,故為真如+四諦十六行相、無常、苦、空、無我、涅槃寂靜,空無願無相等。而在《解深密經》中如所有性為七種真如,將四聖諦包含在內,而強調的是了別真如,即是唯識的真如,這是如所有性往唯識觀的轉變,走向認識論的唯識。 而從真諦所譯論典中,如所有性的內容包含了人法二空、境識俱泯及唯識觀來看,是屬於較後所出的思想。盡、如二性也由所緣境事,變成帶有智見之意,是依修行所得的如理智與如量智。一現為證空的根本智,一為通俗妙用的後得智,是大乘菩薩證悟不生不滅的平等法性後,為方便善巧地啟化眾生,從根本智起後得智慧,究竟了知一切無限差別的事相。是故,盡、如二性便演變成為理事、真俗與自證化他的二智,而此同是一味平等的真如法性,是大乘菩薩智慧與方便的二面勝用。 |
ヒット数 | 1087 |
作成日 | 2007.07.31 |
更新日期 | 2015.06.15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