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者 |
曹郁美 (著)=Tsao, Yu-mei (au.)
|
出版年月日 | 2006 |
ページ | 178 |
出版者 | 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
出版サイト |
http://light.hfu.edu.tw/
|
出版地 | 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修士 |
学校 | 華梵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
指導教官 | 郭朝順 |
卒業年 | 95 |
キーワード | 華嚴經; 如來; 放光; 三昧; 說法; 毘盧遮那; 金光明經; 九十七大人相; 蓮華藏世界; 十十法門; 李通玄 |
抄録 | 光,在人類生活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就外在而言,無論是天界之光--日光月光星光,或是現代生活之光--燈光燭光火光,幾乎不可一日無之;另由內在而言,光明象徵了真理、智慧、信念與勇氣,於精神層面具有啟發與鼓舞作用。此外,宗教之光是傳達了神聖性,因此無論是如來之光、基督之光、(古波斯)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ism)的天使之光,或《奧義書》的梵我之光,它都具有高度的宗教意涵,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而言,可謂影響深遠。 本文的研究係以《華嚴經》的如來十次放光為探討核心,焦點集中在「放光說法」上。原因乃在於本經與其他經論之最大不同點為:如來在華嚴海會上從頭至尾未曾開口說話,而是以「光」作為語言,與菩薩進行對話;菩薩承受如來之光後再向下展開救度眾生的行動。因而「光」是其中的介質,溝通了聖凡二界,使如來之果德與菩薩之因行,在全體法界中充分地傳達。 本文共計六章,章節重點為: 第一章<緒論>,特闢「導言」一節,概論式地陳述「光」在宗教上的意涵。接著表達本文的研究動機、研究方法、文獻依據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最後是本文章節安排的簡述。 第二章<佛教文獻中的如來之光>,首先解釋如來之光的殊勝意義何在?再以梵文語意之分析理解「光」的意涵。接著以鳥瞰方式耙梳佛教經論中的如來之光;分別說明:一、「光」的形象與狀態(包括其顏色、數量、長短等);二、「光」的出現時機(即世尊之降生、成道、入滅、入三昧、說法前,放光之狀態與理由);三、三昧之光修持與實踐的方法;四、「光」於佛教教義中之救度意義為何?五、以《金光明經》為例,理解「光」與涅槃三德的關係。 第三章<《華嚴經》的放光者--毘盧遮那如來之探討>。首先討論毘盧遮那如來(Virocana-buddha)為何不見於南傳佛教國家?它是一種北傳的信仰嗎?毘盧如來與中亞(例如波斯)地區的太陽神崇拜,以及印度婆羅門教的毘濕笯(Vi·öu)信仰是否有關聯?再由語意分析,「毘盧遮那」意為光明遍照,則本經之放光者應為毘盧如來,然而為何經文中處處都說「世尊」放光?本經中毘盧遮那、盧舍那與釋迦牟尼三佛之關係為何?他們分別是法身、報身、化身嗎?經本文考察,《華嚴經》本身並無報身與報佛,而是呈現典型的二佛、二身思想;這是本文的重點觀察,文中有詳細的論證。 第四章<《華嚴經》中三昧、放光、說法之關聯>,探討如來說法之方式除了以世俗的語言進行傳布與教化之外,是否有其他非世俗語言的溝通方式?而如來在本經中為何以無聲的語言--光來說法?此放光之能力是由三昧定境中來,然一如華嚴宗所言是由海印三昧中來嗎?三昧、放光、說法之間有何必然的關聯?本章一一釐清以上的概念,並提出作者的觀點。 第五章<《華嚴經》如來十次放光的象徵意義>,首先以「光」之角度闡釋《華嚴經》的精神與特色。接著完整地介紹如來十次放光的內容、意涵與象徵意義;尤其藉重唐代思想家法藏、澄觀、李通玄的觀點,給予分析與探究。 第六章<結論>,不但回溯本文之重點內容、提出自我檢視與評估、反省本文的缺失,更重要的是預設未來是否有新的角度、新的探討空間之可能,作為自我期許與展望。 為了輔助說明,本文另製作了八個欄表、四個圖表穿插於正文中,期使論述更清晰、義理更分明。 |
ヒット数 | 831 |
作成日 | 2007.11.21 |
更新日期 | 2015.07.31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