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者 |
釋正持
|
掲載誌 |
法華思想與天台佛學研討會(第4屆)
|
出版年月日 | 2008.05.03-04 |
ページ | 27 |
出版者 | 中華民國現代佛教學會=Association for Modern Buddhist Studies /台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南華大學宗教學研究所 |
出版サイト |
http://www.enpo.org.tw/www/ambs/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キーワード | 無諍三昧; 四念處=四念處=Satipatthana; 諸法實相; 心性; 心相; 如意神通 |
抄録 | 「無諍三昧」,是大乘佛典中常見的修行法門之一。「無諍三昧」一詞,是指住於空理而與他人無諍之三昧;也可用來稱讚離欲之阿羅漢;亦可指具有慈悲心,且令他人不起煩惱。《諸法無諍三昧法門》是慧思的禪觀著作之一,從文本中發現,整部著作的核心思想是「一身、一心」之觀法,其中「一身觀法」,只談到十法界的眾生,尚未發展到十界互具的關係;但「一心觀法」中,一念心包含一切萬行,則已經奠定了智顗「一念三千」的雛型。慧思的《諸法無諍三昧法門》可分成上、下二卷,其主要闡述天台宗之禪觀思想。卷上主要讚歎禪定具有無量的功德,卷下則闡述四念處法門。四念處法門,主要闡釋「諸法實相觀」,指四念處觀所照見的真理,此四念處,皆是總體觀諸法實相,故三十七品皆在其中。身念處、受念處,總觀諸法實相,能達到斷五欲一切煩惱、除五蓋。心念處、法念處,亦是總觀諸法實相,能達到一切禪定、解脫、起如意神通、立大誓願、度一切眾生。 |
ヒット数 | 1108 |
作成日 | 2008.06.26 |
更新日期 | 2015.08.17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