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佛教宇宙思想略論=On Buddhism's Universe Theory |
|
|
|
著者 |
傅映蘭
|
出版年月日 | 2007.10.19 |
出版者 | 湖南師範大學 |
出版サイト |
http://www.hunnu.edu.cn/hnsd/
|
出版地 | 湖南, 中國 [Hunan, China]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修士 |
学校 | 湖南師範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宗教學 |
指導教官 | 徐孫銘 |
卒業年 | 2007 |
キーワード | 五蘊=Five Yun; 心=heart; 三界=Three Worlds; 緣起=origin; 成、住、壞、空=ChengZhuHuaiKong; 時空=time,space |
抄録 | 佛教的宇宙思想由很多方面的內容構成,諸如宇宙的構成要素,宇宙的本原,宇宙的三界圖式,宇宙的緣起理論,宇宙的生滅過程,宇宙的時間和空間形式,都是其中極為重要的部分。從構成要素來說,五蘊、十二入、十八界便是從不同的角度,或詳細或簡略地進行分析。從宇宙的本原來說,佛教是不主張本原之說的,因為實體從來就是佛教所破除的執取,不管是哪個角度的實體,至于在大小乘經典里面處處出現的“心”,也無非是人為建立的概念而已。從宇宙的三界圖式來說,三界九地、三世六道是佛教整個緣起學說的具體體現,體現的時間和空間,當然不過三世,不過三界。而這個流轉的過程和三世、三界的建立,其理論基礎無非是緣起理論。宇宙的生滅過程,時空形式,便都是在這一理論的基礎上展開的。所以說,整個佛教宇宙觀,形式是很多側面的,其精髓卻不過一個“緣起”理論而已,也正是這個理論的框架,使得小乘佛教的出世思想和大乘的出入不二的思想得以穩固地建立。 最后,對佛教的宇宙論與馬克思主義宇宙觀、儒、道、基督、伊斯蘭教以及現代自然科學宇宙論的異同,作了簡略比較。
The thinking of Buddhism's universe consists of many kinds of contents such as the universe's elements, source, Three Worlds, life, death, time and space. All of them are very important parts of this thinking. As to its elements, Five Yun, Twelve Ru and Eighteen Jie analyze it in detail or briefly from different angles. As to its source, Buddhism doesn't advocate this theory in fact because the entity is the stubbornness that Buddhism eradicates whichever angle's entity, such as the Heart often appear... |
目次 | 中文摘要3-4 英文摘要4-6 前言6-9 第一章 佛教的宇宙結構論9-21 1.1 “五蘊”說10-16 1.2 “本原”論16-21 第二章 佛教的宇宙圖式論21-37 2.1 “三界”說21-28 2.2 緣起說28-37 第三章 佛教的宇宙生滅論37-59 3.1 生滅論37-44 3.2 時空觀44-59 結語59-64 參考文獻64-65 附錄65-66 後記66-67 |
ヒット数 | 469 |
作成日 | 2008.07.01 |
更新日期 | 2015.12.02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