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者 |
松長有慶
;
吳守鋼
|
出版年月日 | 2008.08 |
ページ | 320 |
出版者 | 心鼓手 |
出版地 | 臺北縣, 臺灣 [Taipei hsien,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書籍=Book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抄録 | 本書作者松長有慶教授,是日本當代密教研究的巨擘。他雖立足於密教信仰者、修行者的立場,但卻能以超然、客觀的角度,打破宗派藩籬,引領讀者直探密教的真義,其著作中,時見精闢的立論,令人驚佩。如言及密教成立的歷史,本書就不諱言,密教深受印度教性力派影響,以致密教經典的命名、造像的形式、修行的方法,無一不取法於印度教。然而縱使如此,與其說密教是佛化的印度教,倒不如說密教是印度教化的佛教。換言之,密教仍舊維持了佛教專有的特色。又如言及修行方法,本書指出咒語、手印、觀想等,無一不是運用具象的象徵,以通達抽象的真理,而咒語、手印,都是宇宙真理具體而微的呈現。又如言及曼荼羅,本書指出曼荼羅與宗教畫不同,宗教畫是具有故事內涵的創作,曼荼羅卻是體現真理的圖形、修行的依據,沒有宗教畫的故事成份。曼荼羅無法供人欣賞,就算理解曼荼羅的象徵意義,如無依其實修,完全融入曼荼羅中,也不算真正理解曼荼羅。又如言及宗教與政治的關係,本書坦然直言,日本密教真言宗的衰頹,就是因為真言宗只顧為政治服務,卻忘了為宗教獻身。又如言及密教在現代社會的發展,本書也大方承認,密教在因應現代社會的需求上,在吸引都會年輕族群的表現上,遠不如新興宗教。總之,究竟密教從何而來,當往何去,本書以通論印度、中國、西藏、日本密教的宏觀角度,提供了最精采的解答。
|
目次 | PART ONE 跨越喜瑪拉雅山的力量 一、密教不死 相逢於絕域之巔 翻開藏傳密教秘史 正名藏傳密教 二、令人不敢置信,這竟是一對表兄弟 日本密教和藏傳密教大不同 日密和藏密究竟為什麼不同 最忠實的接班人 三、印度密教大探索 原始佛教潛藏密教基因 大乘佛教具有顯著的密教性格 密教破繭而出 四、印度密教和印度教的曖昧關係 由「修多羅」到「怛特羅」 由清淨梵行到無法無天 放蕩也得看地方 五、印度密教傳入中國與西域 搭上中印文化交流這班列車 密教祖師風雲錄 中國密教的沒落 六、印度密教在東南亞的一段因緣 印度文化的傳播 傳入印尼等地的密教 七、略探日本密教發展史 古代日本社會早已具備接受密教的基礎 日本密教發展略史 日本神祇佛教化
PART TWO 當人類和宇宙相遇 一、渺小的人類溝通浩瀚的宇宙 天人合一 將小宇宙與大宇宙劃上等號 表象之中蘊藏真相 二、成佛的潛能 對立的西方,融合的東方 不是乞求救贖,而是自己完成救贖 歷劫成佛 即身成佛 三、不是釋迦牟尼親口所說,也一樣是佛法 佛教豈只是佛的言教 法身傳達無聲之聲 真理運作的法則 四、密教到底有什麼「秘密」? 有時不言而喻,有時言而不喻 佛的「秘密」 眾生的「秘密」 五、嶄新的佛陀觀 寫實主義昇華成超現實主義 如來不是太陽神 佛的智慧 六、眾生與宇宙的對話 本來是佛,不代表本初有一尊佛 六個原素─不如說是六個面向 宏觀和微觀融為一體 七、掌握一體兩面的哲學 「二」其實是「一」 主其實是客
PART THREE 發現真實的自我 一、摧破自我的假象 自卑才要強調自我 瑜伽是宗教直觀,不是健身操 二、菩提道上師徒的邂逅 離經叛道也要尊師重道 與宇宙全體的脈動同步─宿世因緣 當空海遇上惠果 既是三業也是三密 三、將須彌凝結於芥子 宇宙真理的縮影─印契 宇宙之聲的精粹─咒語 真言‧咒語‧陀羅尼 四、宗教儀式體現真理 苦行是修行的準備 四度加行 護摩法 灌頂法 宗教儀式體現真理 五、密教的觀想方法 自力他力相輔相成 運用具象通達抽象 月輪觀和阿字觀 種子‧三昧耶‧尊形 六、碩果僅存的兩大系統─日密修法和藏密修法 異中求同 日本密教的修行次第 藏傳密教的修行次第 七、現實與理想的激盪 無法漠視的人性欲望 雜密將佛教拉向世俗利益 純密恢復佛教出世的理想
PART FOUR 神遊奧秘之境 一、雜然無序就是井然有序 聖地的震撼 是怎麼樣,就怎麼樣,這就是聖 亂中有序─曼荼羅的登場 二、由表象直透真相 認識分別的機制造就謬誤的二元論 陽特羅的象徵意義 音聲的力量 色彩形狀傳達的訊息 三、五方五佛,代表十方一切諸佛 神教祭祀化作佛教儀式 曼荼羅基本架構之成立 四、胎藏曼荼羅解碼 兩部原來不是一對 解讀胎藏曼荼羅 解構胎藏曼荼羅 五、金剛界曼荼羅解碼 金剛界曼荼羅的核心 解讀金剛界五佛 解讀四種曼荼羅 解構金剛界曼荼羅 六、曼荼羅的進化論 金剛界曼荼羅回歸通俗路線 末代曼荼羅 七、開始理解曼荼羅 曼荼羅不是宗教畫 理解曼荼羅的象徵意義,不算真正理解曼荼羅 完全融入對象中,接觸宇宙生命
PART FIVE 由獨善其身走向兼善天下 一、在出世入世中取得平衡 佛教有責任呼應社會的期待 密教的慈濟傳統 大師不死的傳說反映了大眾的心聲 二、欲望未必是壞事 積極運用欲望 方便不是究竟,煩惱不是修行目的 否定私欲,鼓勵大欲 三、成也政治,敗也政治 利用政治,也不免為政治利用 君為貴,社稷次之,民為輕 四、持戒不是有所不為,而是為所應為 三昧耶戒的積極意義 十善四恩的積極精神 五、征服自然不如順其自然 環境浩劫 正視水的生命 六、現代新興宗教帶來的衝擊與反省 無風不起浪─新興宗教發展的社會背景 新興宗教的操作秘訣 密教不是科技的代用品 七、密教思想將在未來發揮深遠的影響 最古老的智慧,最新潮的思維 最寬容的胸懷,最直接的行動 後記 |
ISBN | 9789574471461 |
ヒット数 | 550 |
作成日 | 2008.09.26 |
更新日期 | 2016.09.19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