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道家道教與中土佛教初期經義發展=Dao jia dao jiao yu zhong tu fo jiao chu qi jing yi fa zhan |
|
|
|
著者 |
蕭登福=Xiao, Deng-fu
|
出版年月日 | 2003.01.01 |
ページ | 567 |
出版者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サイト |
http://www.guji.com.cn/gj/
|
出版地 | 上海, 中國 [Shanghai, China] |
資料の種類 | 書籍=Book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抄録 | "在佛道交流上,學者大都以為道教抄襲佛教,其實那是指六朝後的道教,六朝之前則並非如此;相反的,中土的佛教,則自始至終都是在襲取儒道之思想以發展自己,並壯大自己的聲勢。早自東漢初佛教傳入中土時,便依附於黃老道教以行,而東漢安世高、支婁迦讖則採老子及道教說以譯經。由東漢經魏至西晉初,此時期佛教的信徒少,勢力弱。至西晉末,佛徒開始努力攀附上流名士,而有所謂的名士名僧相交游,並以《老》、《莊》、《易》三玄為主的玄學來充實佛教的哲理,因而奠定了佛教日後壯大之基。從東晉而後,尤其自梁以後,佛教轉強而道教趨弱,此種情形一直延續至今,遂使人有佛教哲理高於道教哲理的錯覺。實者中土佛教之哲理,取自道說者多。道之貴「生」,亦較佛之以「生」為苦者高。 由於中土道家道教與佛教的傳揚與發展,有極密切的關係,且兩者的關係自東漢佛教傳入之時的依附黃老,即已開始,其後一直綿延不斷,因而本書即據此來論述漢魏六朝道家道教對佛教的影響。
|
目次 | 自序 第一章 導論 壹、道佛的初期交會,及道教對佛教經義的影響 貳、試論道佛二教在教理上的一些差異
第二章 道家道教的道物本體論、方術及其對漢魏六朝佛典、佛教哲學發展之影響 壹、 道家即道教──論道家道教方術相涵為一的先秦道家及道家人物 一、《老子》書與神仙術 二、先秦道家典籍中所見的神仙方術 三、先秦道家人物即神仙人物 四、漢及漢後的道家道教 貳、 先秦道家子書中所見的道家哲學本體論 一、《老子》書中所見的宇宙本體論 二、《關尹子》書中所見的本體論 三、《文子》書中所見的宇宙本體論 四、《列子》書中所見的本體論 五、《莊子》書中所見的本體論 六、《子華子》書中所見的本體論 參、 先秦道家本體論對後世道經的影響 一、 道家氣生萬物與道經之開天造物 二、 先秦五方天帝與道教之五氣三十二天說 三、 道經所見沿承自列子的五期生天說 四、 先秦太一生水說道經之關係 肆、道家本體論及道教方術對漢魏六朝佛教經籍的影響 伍、結語
第三章 從安世高禪法看道佛交流及二教對「婬」與「生」之態度 壹、 從安世高譯經看初期印度禪法 貳、 佛教初期禪法之對治,及禪觀所引來之流弊 一、 初期禪觀及其對治 二、 不淨觀之弊害 參、 論道佛二教對婬欲與生命的看法 肆、 安世高禪法與中土道教之關係 一、 安世高引道家清靜無為等名相及思想以說禪 二、 安世高之守意與道教《太平經》之守一 三、 安世高數息相隨與道教之導引吐納 伍、結語
第四章 支婁迦讖般若學與中土道家道教之關係 壹、支婁迦讖其人及般若學在中土流行之情形 貳、支讖般若學「本無」中,「有」、「無」之論,及其與道家老莊「有」、「無」說之關係 參、支讖《道行般若經》與先秦《列子》書事例相同者之探討 肆、結語
第五章 魏晉之際名士與名僧 壹、 序言 貳、 名僧與名士之交流及佛理的玄學化 一、 竺法護與名士 二、 竺叔蘭與名士 三、 帛遠與名士 四、 帛尸梨密多羅與名士 五、 支孝龍與名士 六、 康僧淵、康法暢、支愍度與名士 七、 竺法雅、康法朗與名士 八、 竺法乘、竺法深與名士 九、 支遁與名士 一0、于法蘭、于法開、于道邃與名士 一一、道安與名士 一二、竺法汰與名士 一三、慧遠與名士 一四、僧肇、道生與名士 參、結論
第六章 魏晉玄學與佛教般若學 壹、 玄學的起因及其內涵 貳、 玄學對般若學的影響 一、 般若學玄學化──六家七宗 二、 六家七宗的終結者──僧肇《肇論》 參、 結論
第七章 格義佛教 壹、序言 貳、晉宋世僧侶著作中所見的格義佛教 一、 支遁 二、 道安 三、 慧遠 四、 僧肇 五、 道生 六、 其他 參、結語
第八章 天台智顗《摩訶止觀》與道教養生、時媚說之關係 壹、 序言 貳、出自玄學老莊思想的三諦圓融說 參、智顗止觀與中土五行生剋說 肆、智顗止觀與道教六氣治病說 伍、智顗與道教之卅六獸時媚擾人說 陸、駁論智顗之譏評老莊
第九章 論佛教受中土道教的影響及佛經真偽 壹、 序言 貳、 佛經是否曾受道教影響 一、中土佛典受道教影響情形 二、印度本土佛典受道教及中土影響情形 參、 佛經的真偽問題 一、據書籍真偽的定義言︱本人親自撰寫為真,此外為假 二、世人以為:印度人寫的為真,中土僧侶寫的為偽 三、 梵本非梵本的問題 四、 先偽後偽的問題 五、 詳本略本的問題 肆、 結語
第十章 漢魏六朝受道家道教影響之佛經 壹、 序言 貳、 借用相近的中土名相來譯述的佛經 一、 以「太山」譯「地獄」者 二、 以「道人」、「道士」譯「沙門」者 三、 以「度世」譯「涅槃」者 四、 以「真人」譯「羅漢」及「佛」,以「天師」譯「佛」者 參、以有、無、有為、無為及本無、心無、自生等老莊及魏晉玄學思想糝入佛經者 一、以「有」、「無」、「有為」、「無為」、「清靜」、「寂寞」、「澹泊(或作惔怕)」等名相來譯經者 二、以「本無」、「心無」等老學玄學思想糝入佛經中者 三、將「自然」、「自生」、「自爾」等道家及玄學思想糝入佛經中者 四、以老莊道體論糝入佛經者 肆、抄襲或援引《老子》等先秦兩漢典籍、故事者 一、援引《老子》者 二、援引《文子》、《列子》、《莊子》、《呂氏春秋》、《戰國策》等先秦典籍者 三、援引漢代典籍及故事以入佛經者 伍、將道教思想名相及中土文化習俗等糝入佛經中者 一、將血忌、上相、四激、反支等中土吉凶時日說及占夢說糝入佛經者 二、以飛尸、魅魃、蠱魖等漢世民間鬼怪傳說糝入佛經者 三、以中土特有醫術針灸、陰陽補瀉等說糝入佛經者 四、將漢世正臘上墳等民俗糝入佛經者 五、採用中土特有器物以糝入佛經者 六、以中土孝道及女子三從四德觀念糝入佛經中者 七、以中土「魂魄」及生死船之說糝入佛經者 八、將中土崑崙山及泰山等名山傳說及五行生剋說引入佛經者 九、引道教修煉法門以入佛經者 十、引道教三尸說以入經者 十一、將符咒、星神崇拜等道教說引入佛經者 十二、將道教天神檢校人世善惡及齋戒日等說糝入佛經者 陸、整本經書都是根據道教及中土習俗所杜撰或抄襲而來者 一、杜撰 二、抄襲 柒、結語 錄一:《試論佛道二教之初期交會,兼論二教對「淫慾」與「生命」的看法》 參考書 |
ISBN | 7532534820; 9787532534821 |
ヒット数 | 1166 |
作成日 | 2009.03.16 |
更新日期 | 2011.06.23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