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者 |
劉成有
|
掲載誌 |
人間佛教的當今態勢與未來走向: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出版年月日 | 2009.08 |
ページ | 65 - 73 |
出版者 |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 |
出版地 | 高雄市, 臺灣 [Kaohsiung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專題研究論文=Research Paper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抄録 | 人間佛教的思想雖然可以追溯到佛陀時代,追溯到《增一阿含經》中“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但作為一種思潮,畢竟是在20世紀初期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急時刻橫空出世的一種救世思潮。盡管當時的中國佛教也有所謂激進改革與保守傳統的分野,但體現在中國僧人身上的救國救民意識,無疑是強烈的入世關懷。在那個時代,滿清的衰敗、列強的入侵,在思想文化領域激發起來的不僅僅是“打倒孔家店”,也不僅僅是西學的廣泛傳播,而且也有“現代新儒家”(康有為的尊孔讀經、馮友蘭的新理學等)、“現代新道家”(陳攖寧的“新仙學”)、“墨學的復興”等傳統文化的復興浪潮。開始於楊文會的“佛教復興”事業,也是這種社會思潮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結合時代的發展,我們不難看到,佛教在近代中國的復興就不僅僅是一個純理論的問題,而是在劇烈的社會變革過程中佛教不得不進行的“自我調適”以維持自身生存和促進中華民族自立的社會實踐。可見,人間佛教是一種追求“變革”的理論與實踐高度統一的社會思潮。人間佛教的“實踐”品格,注定了當代中國佛教“出世”與“入世”、“神聖”與“世俗”的矛盾糾結。 |
目次 | 一、人間佛教的產生與發展 (一)人間佛教思想與人間佛教實踐的高度統一 (二)人間佛教的產生與發展
二、人間佛教的當代形態及其特征 (一)人間佛教的當代形態 (二)人間佛教的特征
三、佛教及其現代性問題 (一)佛教“理智的方法” (二)佛教“道德的方式”
|
ヒット数 | 491 |
作成日 | 2009.06.29 |
更新日期 | 2015.06.10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