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者 |
劉成有
|
掲載誌 |
潮音永輝 -- 紀念太虛大師示寂60周年文集
|
出版年月日 | 2008.11 |
ページ | 224 - 234 |
出版者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出版地 | 北京,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の種類 | 專題研究論文=Research Paper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抄録 | 印度佛教經漢代傳人中國內地以后,曆經容受、光大,至隋唐而諸宗並弘,蔚為壯觀。隋唐以后,中國佛教被宋明理學吸收、改鑄,逐漸呈現出世俗化、居士化的特徵,與儒家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1840年,中西文化在物質層面上展開了正面交鋒,其結果則是給中國人留下了刻骨銘心的恥辱,救亡圖存成了中國社會的主流心態。在這種特定的時代背景下,中國佛教在近現代的復興基本上是沿著理性化、生活化的方向前進著。在當代,兼具理性與生活的人間佛教已成為當代漢傳佛教發展的基本態勢。在這個過程中,佛家除了接受近代科學主義的洗禮之外,也不斷地從傳統儒學中吸取營養,特別關注修心之外的“治國平天下”,從而使新時期的佛教實踐深深地打上了關懷現實人生、關心社會發展的儒家“人世”的烙印。敬安、太虛、印順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
ISBN | 9787802540613 |
ヒット数 | 499 |
作成日 | 2009.07.23 |
更新日期 | 2011.06.29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