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敦煌寫卷「亡文」的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 of Dun-Huang Document "prayer to the dead" |
|
|
|
著者 |
鄭志明 (著)=Jeng, Chi-ming (au.)
|
掲載誌 |
普門學報=Universal Gate Buddhist Journal
|
巻号 | n.19 |
出版年月日 | 2004.01.01 |
ページ | 105 - 136 |
出版者 |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Fo Guang Shan Foundation for Buddhist Culture & Education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fgs.org.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為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
キーワード | 七七齋; 生命教育; 喪葬科儀 |
抄録 | 「七七齋」是佛教儀式與與傳統社會喪禮儀結合的產物,發展出民間七七追薦的宗教科儀習俗,通稱為「七七」,已是佛教. 道教與葬喪禮儀的主宗教活動. 有關「七七齋」的緣起不易詳作考證,最遲在南北朝時已開始流行這種追薦儀式. 佛教從「七七齋」開始的各種喪葬科儀,不僅傳遞了佛教的信仰觀念,更重視生命存有的中及安頓,結合了儒家孝道的家庭倫理思想,經由儀式來表達孝親的強烈情感,這是佛教雨中土倫理傳統契合的「人間式」的走向,顯示佛教在中國的發展不僅重視出家的修行,更重視再家的倫常教化,其喪葬儀式與運用文書,可以視為是一種佛教在民間宣揚的生命教育,從追念先人的心誠笑思中,意識與領悟到生命存有的價值與意義. 佛教這種與孝親結合的生命教育,可以在中土站穩了腳根,也開啟了佛教中國化的道路. 佛教能在中國普遍流傳,除教法與理法外,行法與果法是相當重要的,能經由儀軌的實踐與證悟,解除身口意所做的惡業,化掉一切痛苦與煩惱. 繁複的喪葬齋會可以視為一種作業療法,在儀式行為的操作過程中,除讓亡者往生極樂外,也能讓生者消除死亡的心理障礙,恢復日常生活的活動能力. 佛教與傳統社會結合的禮儀文化,可算是一套教導人們如何養生送死的生命教育,使民眾在面對生死的緊要關頭時,能具調節或緩和身心的作用,在儀式的導引下能養心安身,逐步建立起適應外界環境的能力.
|
目次 | 一、前言 1 二、亡文的倫常教化 1 (一)亡父母文 4 (二)亡子女文 6 (三)亡夫妻文 8 (四)亡兄弟文 9 (五)亡僧尼文 9 三、亡文的生命關懷 10 四、亡文的儀式功能 14 五、結論 18 |
ISSN | 1609476X (P) |
ヒット数 | 1840 |
作成日 | 2009.08.03 |
更新日期 | 2017.11.20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