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儒道思想與大乘佛教的弘傳=Confucianism, Taoism and the Propagation of Mahayanist |
|
|
|
著者 |
韓煥忠 (著)=Han, Huan-zhong (au.)
|
掲載誌 |
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
巻号 | v.19 n.4 |
出版年月日 | 2003.12 |
ページ | 7 - 9 |
出版者 | 青島科技大學 |
出版地 | 青島, 中國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單位:江蘇大學哲學系 |
キーワード | 儒道思想=Confucianism; 大乘佛教=Taoism; 契合=Mahayanist; 弘傳=propagation |
抄録 | 與印度佛教相比,中國佛教基本上是大乘佛教的天下。大乘佛教慈悲救度的價值取向、掃相顯空的思維方法與眾生皆可成佛的心性論思想都可以在儒道思想中找到對應的內容。這種對應就成為大乘佛教在中國得以廣泛傳播的思想根源。而儒道學術史上融合兼綜的傳統又培養了中國義學僧人融納會通的精神,使大乘佛教創造性地發展出圓教形態。
Chinese Buddhism is Mahayanist.The salvation spirit,emptiness method and Buddha nature theory all can find their counterpart in Confucianism and Taoism.These do a great favor for Mahayanist to propagate in China.Chinese tradition has cultivated a lot of great men for Buddhism and they have developed Buddhism into a new stage.
|
目次 | 一.儒家的兼濟思想與大乘佛教的弘誓救渡精神極相契合,而與小乘佛教的離世修行,自度自了迥異其趣 二.儒家的重意輕言,道家的得意忘言與大乘佛教般若學的掃相顯空極為相似,而與小乘佛教經論多明法數,執之為實大不相同 三.儒道心性論通過對本心本性的探討為成聖進行論證,這與大乘佛性論眾生有性的思想極為相契,而與小乘佛教只許一人成佛的觀點差異極大 四.儒道兩家均有評判學術,容納吸收不同的思想以豐富發展自身的傳統.中國的義學僧人將此傳統帶入佛門,促進了中國大乘圓教思想的形成 |
ISSN | 16718372 (P) |
ヒット数 | 606 |
作成日 | 2009.08.31 |
更新日期 | 2024.07.12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