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者 |
曹仕邦 (著)=Tso, Sze-bong (au.)
|
掲載誌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一百) -- 佛教文史雜考
|
出版年月日 | 1979.05 |
ページ | 299 - 328 |
出版者 | 大乘文化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シリーズ | 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
シリーズナンバー | 100 |
資料の種類 | 專題研究論文=Research Paper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本冊題名為:佛教文史雜考 |
キーワード | 中國佛教; 求法; 沙門; 那爛陀寺; 義淨; 佛教史; 玄奘=Xuanzang=Hiuen Tsiang; 曹仕邦 |
抄録 | 本文依據史料考求自魏晉迄隋唐,中在域外諸遭遇,與處事應變之道. 一. 循陸赴印度求法跟語言訓練的關中,從陸路西行到印度的比循海路的多,較安全,循陸路經西域諸佛教國入印度,好機會. 二. 關於經西藏入印度的求法路僧俗多採從西域的砂磧雪嶺入印度的路線吐蕃王之後,亦有取道西藏入印度. 三及對高僧的禮遇:那爛陀寺對有學問的僧,其他僧徒在寺中的生活軌範嚴格,僧人過者由本寺大眾處罰. 四. 求法沙門的懷建寺運動:側身域外的中國沙門多少有懷生於不能適應異域環境的寂寞之,義淨王募捐建立一中國寺院於西方,好讓大唐應. 五,求法沙門的機智表現:如道希法律,以達成求法弘法之志; 玄奘法師收伏六. 求法史料中所載的西北湖泊.
|
目次 | 作者序 一.循陸赴印度求法跟語文訓練的關係 二.關於經西藏入印度的求法路線 三.那爛陀寺的寺規及對高僧的優禮 四.求法沙門的懷鄉病與義淨的域外建寺運動 五.求法沙門的機智表現 六.求法史料中所載的西北湖泊 (甲)青海 (乙)羅布泊 (丙)伊斯色克庫爾 |
ヒット数 | 632 |
作成日 | 1998.07.22
|
更新日期 | 2014.04.30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