サイトマップ本館について諮問委員会お問い合わせ資料提供著作権について当サイトの内容を引用するホームページへ        

書目仏学著者データベース当サイト内
検索システム全文コレクションデジタル仏経言語レッスンリンク
 


加えサービス
書誌管理
書き出し
從奧古斯丁與六祖慧能探討東西方的哲學精神過程中的存在自覺者
著者 石朝穎
出版年月日1981.02
出版者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
出版地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資料の種類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言語中文=Chinese
学位修士
学校中國文化大學
学部・学科名哲學研究所
指導教官程兆熊;陸達誠
卒業年70
キーワード懺悔=消業=懺摩=Ksamayati=Ksama; 惠能=慧能=Hui Neng; 六祖壇經=壇經=The Sixth Patriarch's Sutra=Manda-sutra
目次一. 導言
(一) 歷史人格與現代精神
(二) 奧古斯丁與慧能的史意比較
(三) 典範人物如何形成「過程中的存在自覺者
」?
二. 聖 奧古斯丁的「懺悔錄」及其一生
(一) 哲學史上的地位如何?
(二) 個人的歷程問題?
(三) 影響及時代意義在那裏?
三. 六祖慧能的「壇經」及其一生
(一) 哲學史上的地位如何?
(二) 個人的歷程問題?
(三) 影響及時代意義在那裏?
四. 此時,此地的「自覺」是什麼?
(一) 「永恒」的「自覺」如何可能?
(二) 「時間」上的「自覺」如何可能?
(三) 過程中的「時」「空」之「運動」如何可
能?
五. 過程中的存在自覺者如何可能?
(一) 「過程」的形上美學在那裏?
(二) 「存在」的形上辯證如何說明?
(三) 「自覺者」的形上倫理要求應怎樣實踐?
六. 回顧與前瞻
(一) 「道德」與「宗教」精神的回顧
(二) 「永恒」與「現身」意義的前瞻
(三) 結論
ヒット数242
作成日1998.07.22
更新日期2015.06.08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注意:

この先は にアクセスすることになります。このデータベースが提供する全文が有料の場合は、表示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せんのでご了承ください。

修正のご指摘

下のフォームで修正していただきます。正しい情報を入れた後、下の送信ボタンを押してください。
(管理人がご意見にすぐ対応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シリアル番号
263482

検索履歴
フィールドコードに関するご説明
検索条件ブラウ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