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著者 |
郭朝順 (撰)=Guo, Chao-shun (compose)
|
出版年月日 | 1990.06 |
出版者 | 中國文化大學 |
出版サイト |
https://www.pccu.edu.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修士 |
学校 | 中國文化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哲學研究所 |
指導教官 | 李志夫=Li, Zhi-fu |
卒業年 | 78 |
キーワード | 郭朝順; Guo, Zhao-shun; 智者; 圓頓; 法藏; 法, 報, 應三身佛; 乘卻; 正信性格; 教育 |
抄録 | 「圓頓」是天台智者大師所提出,為中國佛學的終極理想,它象徵著究極圓滿,具足無缺,中正不偏,一時全具的了義精神. 智者分別於「教」,「觀」上說「圓頓」,圓頓教所指是法華經開權顯實,會三歸一. 開 顯本的如來以一佛乘化度眾生之本懷的「圓教頓說」; 圓頓止觀則謂一心三觀三觀具足頓觀三諦,進而證知「一色一香莫非中道」的圓融實相之觀法.
法藏雖未用「圓頓」之名,但基本上已接受智者「圓頓」的理想,於教相上面他雖把頓,圓分作兩教,但此二教若立於已然證悟的佛地,佛果上而言,頓教之頓絕言說,異議及心念諸妄的同時,即顯清凈圓滿無礙的佛果,因此,我們說:「即頓即圓即佛」,頓,圓,佛於證悟中顯其相即一體的本質.
本文的論述方式,乃以「圓頓」理念為中心,由教相,義理,傳導,信仰,實踐等五個方面分別闡釋智者與法藏之圓頓思想,然後據此再行比較. 比較結果如下: 1. 智者結合化儀之「頓」與化法之「圓」立圓頓教相,法藏則從修證的立場上言圓,頓二教一體. 二者的教相論所依的判教標準有根本上的不同. 2. 智者實相論由敵對相即的辯證邏輯起始,透過圓融三諦以性具法門告結束; 法藏的法界緣起則用無礙邏輯展開法界的無盡緣起,最後由如來證悟的真如本心保證整個法界的清凈與價值,此即所謂的性起法門. 性具指出一切眾生無限向上與向下的可能,性起則是立於佛地說法界帷凈的終極真理. 3. 智者從法華經中得到權實並具及開權顯實的傳導法門的啟示,法藏雖也從法華得知權教的重要性,然其華嚴別教一乘卻一直立足於如來親證的實教上立說. 4. 智者以法,報,應三身佛維繫佛教的正信性格,法藏的盡法界皆佛的說法,則已近似禪宗於一切法中悟道成佛的法門. 5. 智者的觀法對一切存有的陰暗面採取正視的態度,修行的方式是要在個人之每一剎那之一念心中真實地契合佛道,掃蕩剎那心念之無明妄想. 法藏之別教觀法則是基於已然去妄之真如本心觀萬法之圓融無礙無盡緣起,此乃佛地所證,為一般凡夫所欲企及的最終境界.
|
目次 | 一. 序論 (一)研究動機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成果 二. 圓,頓教相的發展 (一)頓教概念的發展 1. 道生頓悟成佛說 2. 南北朝頓教說 3. 天台頓教說 (1)頓教部 (2)頓教相 4. 華嚴頓教說 (二)圓教概念的發展 1. 南北朝圓教說 2. 天台圓教說 3. 華嚴圓教說 三. 智者的圓頓思想 (一)智者的教相論 1. 破南三北七之判教 2. 智者判教大綱 (1)五味半滿教 (2)八教 (3)權實,粗妙,跡本教 (二)圓頓釋義 1. 釋頓義 2. 釋圓義 3. 釋圓頓義 (三)法華圓頓教 1. 實相論 (1)三軌圓融遍攝 (2)敵對相即 (3)圓融三諦 2. 權實說 3. 跡本論 (四)圓頓止觀 1. 教觀一致 2. 止,觀,境三法圓融 (1)止 (2)觀 (3)境 四. 法藏的圓頓思想 (一)法藏的教相論 1. 宗門判教 (1)四宗 (2)十宗 2. 教門判教 (1)同別二教 (2)五教 (3)本末二教 (二)圓頓一體的概念 (三)華嚴圓頓教 1. 法界緣起說 (1)無礙的邏輯 (2)六相十玄門 (3)法界一心 2. 同別一乘 3. 盡法界皆佛 (四)法藏的觀法 1. 教觀相即 2. 悟入觀和性起觀 (1)悟入觀 (2)性起觀 五. 智者與法藏圓頓思想的比較 (一)圓頓教立教原則 1. 頓教的比較 2. 圓教的比較 3. 法華圓頓教與華嚴圓頓教的比較 (二)實相緣起 1. 敵對相即與無礙邏輯 2. 圓融三諦與法界一心 (三)權實論 (四)佛陀觀 (五)止觀法門 六. 圓頓思想的哲學意義 (一)形上含義 (二)倫理意義 (三)知識意涵 七. 結論 |
ヒット数 | 604 |
作成日 | 2001.03.02
|
更新日期 | 2023.01.05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