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者 |
朱鳳玉
|
出版年月日 | 1984.12 |
出版者 |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学位 | 博士 |
学校 | 中國文化大學 |
学部・学科名 | 中國文學研究所 |
指導教官 | 潘重規 |
卒業年 | 73 |
キーワード | 佛教文學=Buddhist Literature |
目次 | 一. 緒論篇 (一)王梵志詩的發現經過 (二)敦煌寫卷王梵志詩敘錄 1. 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藏 2. 法國巴黎國家圖書館藏 3. 日本奈良寧樂美術館藏 4. 蘇聯列寧格勒亞洲民族研究所藏 二. 研究篇 (一)王梵志的時代及生平 1. 諸家對王梵志時代的看法 (1)胡適之先生說--「王梵志約五九0--六 六0年間的人」 (2)任二北先生說--「王梵志的時代在初唐」 (3)矢吹慶輝先生說--「王梵志的詩集至少 也是大曆以前撰集的」 (4)入矢義高先生說--「王梵志是天寶,大 曆年間的人」 (5)吳其昱先生說--「『王道祭楊筠文』的 發現」 (6)遊佐昇先生說--「王梵志是初唐時的人」 (7)趙和平,鄧文寬先生說--「王梵志活動 的上限是初唐武德年間而最遲不晚於開 元二十六年」 (8)戴密微先生說--「王梵志的生存時代為 八世紀」 (9)菊池英夫先生說--「王梵志非真有其人 ,詩集各卷時代不一」 (10)張鍚厚先生說--「王梵志是初唐時代 的民間詩人」 2. 王梵志時代探究 (1)外證 A. P4978「王道祭楊筠文」 B. S516. P2125「歷代法寶記」 C. 列1456「王梵志詩一百一十首」 D. 唐,王維「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 兼示學人二首(梵志體)」 E. 唐,皎然「詩式」跌宕格,駭俗品 F. 唐,宗密「禪源諸詮集都序」卷下 之二 G. 唐,范攄「雲谿友議」卷下「蜀僧 喻」 H. 日本國見在書目錄 I. 祖堂集卷第三「懶瓚和尚」條 J. 五代馮翊子「桂苑叢談」「王梵志」 條 K. 五代何光遠「鑑戒錄」卷十「見世 報」條 L. 宋李昉「太平廣記」卷八十二. 異人 二「王梵志」條 M. 宋史卷二0八藝文志七別集類 (2)內證 A. 「丁兒避征防」,「天下浮逃人」 B. 府兵制 C. 開元通寶錢 D. 「唾面」,「自乾」 E. 「西征吐蕃賊」 F. 「里正追庸調」,「二十充府兵」 3. 王梵志的生平 (二)敦煌寫卷王梵志詩集考 1. 諸家對卷次的看法 (1)胡適之先生說 (2)入矢義高先生說 (3)遊佐昇先生說 (4)張錫厚先生說 (5)菊池英夫先生說 (6)戴密微先生說 2. 王梵志詩集卷次探究 (三)王梵志詩的思想與內容 1. 王梵志詩的思想背景 2. 王梵志詩的思想內涵 (1)儒家思想 A. 百行之先--孝 B. 齊家之本--悌 C. 處世之要--敬 D. 應對之方--慎 (2)佛教思想 A. 因果循環,輪迴報應 B. 人生無常,生即是苦 C. 行善止惡,早求涅槃 (3)道家思想 A. 崇尚自然,隱逸自適 B. 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C. 柔弱處下,謙讓不爭 (4)非佛非道的思想 3. 王梵志詩的內容 (1)反映租庸調與徭役之繁苛 (2)反映府兵征防之頻仍 (3)反映百姓逃亡之無奈 (四)王梵志詩的特色 1. 語言特色 (1)通俗用語 (2)佛教用語 (3)獨特用語 2. 聲律特色 (1)押韻 (2)疊字 (3)重字 3. 修辭特色 (五)王梵志詩與後世文學的關係 1. 王梵志詩與唐代詩人 (1)與盛唐自然詩人王維的關係 (2)與中唐社會詩人--白居易,顧況的關係 (3)與晚唐社會白話詩人--羅隱,杜荀鶴的 關係 2. 與唐代詩僧寒山的關係 3. 王梵志詩與敦煌文學的關係 (1)與敦煌寫卷中通俗文學的關係 A. 太公家教 B. 新集嚴父教 C. 崔氏夫人訓女文 (2)與敦煌寫卷中佛教藝文的關係 A. S四二七七禪詩 B. 列藏ⅡⅩ--二二四四號禪詩殘卷 C. S五五五八號缺題詩 D. S一二六號,S二二0四號十無常 E. 北平海字五十一號,S三二八七號 利涉法師勸善文 (六)結論 |
ヒット数 | 698 |
作成日 | 1998.07.22
|
更新日期 | 2015.07.29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