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者 |
釋太虛
;
太虛大師全書編纂委員會
|
出版者 | 善導寺佛經流通處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シリーズ | 太虛大師全書 |
シリーズナンバー | 62 |
資料の種類 | 書籍=Book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抄録 |
|
目次 | 隨筆 二三六 幻住室隨筆(十六則) 一二四一 二三七 編閱附言(五十七則) 一二六三 二三八 人物誌憶(十三則) 一三0五 二三九 唯物的宗教觀觀不到佛教 一三三六 二四0 佛教戒殺與弭戰 一三三八 二四一 論四川至誠學社文件 一三四一 二四二 萬有文庫 一三四三 二四三 讀宗鏡錄隨感 一三四四 二四四 評九江地方法院賀方仁之真我論 一三四七 二四五 那伽室遮眼偶評 一三四八 二四六 閱東方雜誌漫感 一三五一 二四七 記閱書遣閒 一三五四 二四八 中國之民間教化何在 一三五六 二四九 佛教影響華族思想之最大者 一三六0 二五0 論知難行易 一三六二 二五一 有情生命的豎窮橫遍 一三六四 二五二 文藝的時代風氣 一三六六 二五三 論中國努力產生世界新文化 一三六七 二五四 一足屏顯 一三六九 二五五 雲南漫談 一三七四 二五六 談中印古代關係之偶感 一三七六 二五七 阿底峽祖師故事 一三七八 二五八 記歸舟過香港時之所感 一三七九 二五九 參觀陳嘉庚工廠之所感 一三八二 二六0 記關於佛學之演說 一三八四 二六一 佛教月報創刊紀念 一三八五 二六二 保護龍華古剎 一三八六 二六三 論如皋廣福寺產權有感 一三八七 二六四 世法與佛法 一三八八 二六五 佛教偶感 一三八九 二六六 僧眾參加競選的途徑 一三九一 二六七 專門為造就僧才設的學 一三九二 二六八 洪武時代的僧律 一三九三 二六九 混沌一氣分天地 一三九六 二七0 碧雞山居隨筆(三則) 一三九八 二七一 耶誕節正名 一四00 二七二 感陽曆陰曆不如氣曆 一四0一 二七三 略評外道唐煥章 一四0三 二七四 時事短言 一四0七 二七五 感愚昧之害他自害 一四0九 二七六 根本的止息戰亂 一四一0 二七七 鑒古歎今 一四一二 二七八 看軍人尚有軍紀否 一四一三
雜文 二七九 纘日宗 一四一五 二八0 禪兵 一四一七 二八一 王師愈諍潮中的閒話 一四二一 二八二 論學佛者須止惡行善 一四三九 二八三 佛教當把民間的信仰組織起來 一四四三 二八四 佛教之中國民族英雄史 一四五0 二八五 人與傍生之取捨 一四五一 二八六 佛教不食肉之真理 一四五八 二八七 佛教與素食 一四六六 二八八 論火葬與國民之福利 一四六九 二八九 論甘地 一四七七 二九0 論塔果爾 一四九0 二九一 希望老詩人的泰戈爾變為佛化的新青年 一五00 二九二 中國人用中國法之自救 一五0四 二九三 德音孔昭之鄒校長教育談 一五0七 二九四 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 一五一0 二九五 答武昌佛學院請為院長書 一五一二 二九六 赴東亞佛教大會中華代表團留別日本諸佛教同袍文 一五一四 二九七 告別星洲講經會辭 一五一六 二九八 釋海潮音 一五一七 二九九 南北東西的海潮音 一五二二 三00 正信刊應取之態度 一五二四 三0一 現代佛教周刊之路向 一五二五 三0二 淨行歸依篇 一五二六 三0三 劉東青居士漢慧常字說 一五二七 三0四 中國佛學會會名說明 一五二八 三0五 同情淪陷區佛教徒的呼籲 一五二九 三0六 慰問淪陷區四眾同人 一五三一 三0七 為武昌難民呼籲 一五三四 三0八 為欲由上海往峨嵋者告 一五三五 三0九 結婚證書 一五三八 三一0 論文 一五三九 三一一 介紹名醫 一五四0 三一二 和合粉與蔬食 一五四一 三一三 題慈氏菩薩像 一五四三 三一四 題藥師七佛壇城圖 一五四四 三一五 蘇州自造寺蓮社規章題辭 一五四五 三一六 題漢藏教理院二期畢業同學錄 一五四六 三一七 題反侵略 一五四七 三一八 書贈海定 一五四八 三一九 為續明書 一五四九 三二0 題翁經理手冊 一五五0 三二一 告大雄中學校各同學 一五五一
|
ヒット数 | 534 |
作成日 | 1998.07.22
|
更新日期 | 2014.06.12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