サイトマップ本館について諮問委員会お問い合わせ資料提供著作権について当サイトの内容を引用するホームページへ        

書目仏学著者データベース当サイト内
検索システム全文コレクションデジタル仏経言語レッスンリンク
 


加えサービス
書誌管理
書き出し
雲棲祩宏護生思想普化與實踐的呈現脈絡
著者 李雅雯 (著)=Lee, Yea-wen (au.)
出版年月日2002
ページ182
出版者國立成功大學=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出版サイト http://www.ncku.edu.tw/index1.htm
出版地臺南市, 臺灣 [Tainan shih, Taiwan]
資料の種類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言語中文=Chinese
学位修士
学校國立成功大學
学部・学科名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官林朝成
卒業年90
ノート全文至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下載
キーワード梵網經; 護生; 雲棲祩宏; 明代佛教=Ming Buddhism; 淨土=Pure Land; 戒律=Precepts=Vinaya=Sila; 佛教倫理學=Buddhist Ethics
抄録本文要整理出「佛教護生思想的理論脈絡」,這是因應社會輿論. 宗教學界的需求而產生的:民國70-90年間,台灣佛教定期舉行的放生儀式破壞了生態環境,引起民眾. 環保界的指責; 宗教界為回應社會輿論的需求,開始解釋「放生」的宗教意義.
在缺乏整體思想呈現的狀況下,宗教界的回應並不能增加我們對「放生」的認識,尤不能解釋「放生」為何會產生弊病. 要釐清放生的意義,產生弊病之因,就先從產生問題的那點回溯起. 放生的功德觀是造成問題的主因素,台灣民眾相信放生可消災解厄. 添福增壽,故不顧物種平衡. 生態危機,造成環境破壞. 此是佛教宣傳護生時的重要觀念,故整理出佛教宣傳護生時的整體思想脈絡是必要的.
藉護生思想整體的呈現,可看出功德思想在佛教宣傳護生過程與內容中的意義. 地位,藉這種釐清,就能理解「放生功德觀」產生的歷史根源,進而反省現今「放生功德觀念」的意義.
【第一章】
敘述「何種是本文要解決的問題」:包括「此問題」產生的思潮背景. 解決方法. 解決的價值. 我先找出代表性的宣傳者,再推演. 歸納其護生觀念的主脈絡,呈現他宣傳時的整體思想. 所謂代表性,此人的護生思想,須涵蓋中國宣傳護生時的多議題:依大正藏的選輯,雲棲祩宏的護生思想適,足以涵蓋多數的護生議題,又因本身的特殊性,可呈現豐富的理論面向,故以雲棲祩宏為代表,藉對其護生思想的歸納與分析,整理出佛教護生宣傳者的理論內容,順便解決從其延伸出來. 旁人未解決的論題.
【第二章】
此章是對先備知識的介紹,為順利地理解雲棲祩宏的護生思想,減少進入主題前的障礙,須先對雲棲祩宏的思想. 時代背景有所理解. 才能引導我們理解他當時面臨的問題,及面對問題時的態度與做法,而助護生思想核心理念架構的全盤理解.
分為社會背景與思想背景來探討:
1.在社會背景方面:
藉個人動機 (含家庭與政治因素). 議題的特殊性 (對杭州經濟活動的宣傳內容),推論雲棲祩宏提倡護生的動機.
2.在思想背景方面:
以《阿彌陀經》介紹其淨土思想,便於護生思想的引入.
【第三章】
呈現本文兩大論點之一:雲棲宣傳護生的內容,大致是向民眾價值觀靠攏的,我稱之為「普化」,即普及化. 此普化狀態可從歸結的內容重點中看出來:
1.宗教勸說(佛性) 與同情心. 正義感的提倡--看待動物的觀點
2.倫理勸說--眾生是我父母是以不殺. 《梵網經》中「孝」內涵延伸的護生條目.
3.理智勸說--同樣組成元素是以不殺.
4.善有善報. 惡有惡報的勸說.
【第四章】
呈現雲棲祩宏護生思想的第二個重點:「具重視實踐的精神」. 所謂重視實踐的精神,是指秉著「將想做的事完成」的目標,故延伸出「怎麼做可完成? 」的實行策略,等問題的思考方向. 從「功過格自我評量的技巧」(實行策略) . 「面對民間習俗的衝突」(面對問題與保持目的). 「經濟活動的折衷解決技巧」(實行策略). 「宣傳過程所要求的實踐態度」(漸進. 自我激勵的實行策略),歸結雲棲祩宏護生理念,具「重視實踐的精神」.
【第五章】
介紹雲棲興建放生池. 組織放生會的過程與歷史意義.
在興建放生池方面,考察放生池的歷史演變,以定位雲棲所建放生池的意義; 在組織放生會的過程裡,介紹放生會的實行過程. 組織形態.
【第六章】結論
(一) 總論:
雲棲宣傳護生的過程中強調放生戒殺與人們利益的關聯性,顯示「放生功德」是佛教宣傳者,在提倡護生時強調的內容,也是現今放生功德這類思想的歷史根源.
(二) 學理結論:
祩宏的護生思想建立在淨土思想上:
用淨土經典記載的例證,以華嚴真如的思想為理論基礎,建立動物的生命價值; 在大乘戒普及在家出家眾的狀態下,借用大乘戒經 (以《梵網經》為重心) 為經典依據,鋪陳護生戒殺的倫理價值; 藉故事. 寓言. 實證的敘述技巧,強調共通於中國佛教. 道教的「賞善罰惡」精神,達到「威逼利誘」的功效.
(三) 理論重構:
護生觀念宣傳過程中的轉化方式,與精神內涵是權宜的; 時代背景下護生問題的延展方向是入世的; 以有情考察生命地位,秉持微細不殺的態度.
(四) 社會回應:
從《金光明經‧長者流水品》為經典基礎,重新審視. 建立佛教放生的精神價值與適當程序.
(五) 餘論:
1.現今研究背景的反省:
現今「緣起」共通與平等的說法 (源於印順法師的「自通之法」) 雲棲宗教取向的反省.
2. 未來研究方向:可發展的論題有二:
a. 佛教護生宣傳史;
b. 中國教義中護生觀念的取捨與判斷.
論文
目次【第一章 研究現況與研究方法】
一. 研究動機
(一) 背景
(二) 目的
(三)重要性
二. 研究方法
(一) 資料收集
(二) 撰寫方法與步驟
三. 研究現況與回顧
(一) 禪淨合流的思想評價
(二) 生平研究
(三) 綜合型碩博士論文
四. 論文限制
(一) 資料收集的完成度
(二) 呈現居士層面的困難處
【第二章 雲棲祩宏護生理念取向的背景因緣】
一. 社會背景
(一) 在地鍛鍊與俾化民物的企圖
(二) 杭州經濟狀況與雲棲的著眼點
(三) 居士的支持與宣傳
(四) 民間放生習俗
二. 思想背景
(一) 阿彌陀經之一心自性
(二) 阿彌陀經功德觀
(三) 念佛的在世利益
(四) 阿彌陀佛淨土神妙
(五) 業報與往生觀
三. 小結
【第三章 雲棲祩宏護生理念「普化」的呈現脈絡】
一. 動物觀與勸說「不殺」法
(一) 具「佛性」而體「卑弱」的畜生
(二) 以同情的角度勸說「戒殺護生」
二. 殺即是「不孝」的勸說
(一) 慈悲護生與孝的合一
(二) 「眾生是我父母是以不殺」的勸說
三. 「同樣組成元素是以不殺」的勸說方式
(一) 形質相同是以不殺
(二) 四大同體是以不殺
四. 護生酬報的勸說立場
(一) 善的酬報與惡的酬報
(二) 強調善惡酬報法
五. 戒殺放生文的接受與迴響
六. 小結
【第四章 雲棲祩宏護生理念「實踐」的呈現脈絡】
一. 重視實踐的宗教性格
二. 功過格的使用策略與實踐
(一) 道教「功過格」的歷史背景
(二)《自知錄》護生議題的強化與行善功德的意義
(三)《自知錄》功過格的自力傾向與使用策略
三. 民間習俗的衝突與解決之道
四. 經濟活動的勸導
五. 實踐脈絡思考下的護生態度
(一) 漸進
(二) 自我激勵
六. 小結
【第五章 雲棲株宏護生理念的實踐--放生池的設置與放生會的施行】
一. 放生池的建置
(一) 放生池的歷史考察與雲棲放生池的設置意義
(二) 雲棲的影響力與居士的協助
(三) 「魚局於池」的質疑與抉擇
二. 放生池的維持
(一) 民間捐贈的資金來源
(二) 教團制度與放生池的監督
三. 放生會的提倡與放生儀式的施行
(一) 明末「善會」背景下的「放生會」類型
(二) 雲棲《放生儀》的改造與意義
四 小結
【第六章 結論】
【附錄】
附錄1 大正藏搜尋報表
附錄2 大正藏搜尋結果之主題歸納
附錄3 雲棲大師法像
附錄4 雲棲祩宏生平大事記
附錄5 雲棲祩宏家族譜
附錄6 雲棲山寺圖
附錄7 放生池簡史
附錄8 雲棲放生池位置圖
ヒット数520
作成日2003.11.21
更新日期2015.07.24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注意:

この先は にアクセスすることになります。このデータベースが提供する全文が有料の場合は、表示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せんのでご了承ください。

修正のご指摘

下のフォームで修正していただきます。正しい情報を入れた後、下の送信ボタンを押してください。
(管理人がご意見にすぐ対応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シリアル番号
287487

検索履歴
フィールドコードに関するご説明
検索条件ブラウ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