サイトマップ本館について諮問委員会お問い合わせ資料提供著作権について当サイトの内容を引用するホームページへ        

書目仏学著者データベース当サイト内
検索システム全文コレクションデジタル仏経言語レッスンリンク
 


加えサービス
書誌管理
書き出し
宗教自由的法建構--兼論「宗教團體法草案」
著者 周敬凡 (著)=Chou, Ching-fan (au.)
出版年月日2002
ページ192
出版者國立成功大學=National Cheng Kung University
出版サイト http://www.ncku.edu.tw/index1.htm
出版地臺南市, 臺灣 [Tainan shih, Taiwan]
資料の種類博碩士論文=Thesis and Dissertation
言語中文=Chinese
学位修士
学校國立成功大學
学部・学科名法律研究所
指導教官許育典=Yue-Dian Hsu
卒業年90
キーワード宗教法規=Religious Laws
抄録本文重點在:如何建構憲法上宗教自由的基本權保障?但在進入討論前,須先確定一個前提:宗教自由確有必要為一個憲法上的基本權而被保障。 關於此前提,也有兩個要素須先了解:
1. 一般來說,基本權之故被規定基本權,是基於怎樣的理由?
2. 宗教自由是否也具備此理由?本文將對此提出意見。
我國保障宗教自由的實證法基礎,在憲法第13條「人民有信仰宗教之自由」的規定. 故本文試建構宗教自由基本權的工作,就是對本條所做的解釋. 而憲法條文的簡略規定,導致解釋並不僅是對條文可見的文義,還包括條文背後相關的憲法理論。既然宗教自由為基本權之一,解釋時 就須對應基本權理論,所建構的基本權內涵,包括:基本權的保護領、保護利益、作用方式、權利主體、界限等。本文在介紹每個基本權主題後,將緊接著對照地適用於宗教自由後,本文也將介紹與評析「宗教團體法草案」。
在此前將先確定:國家是否可透過法律,直接範人民的宗教生活領域; 若可,該法律的界限應設在哪裡,才不違反憲法上保護宗教自由的要求. 其次,探討宗教團體與宗教自由保障間的關聯; 更確切地說,探討宗教自由基本權對宗教團體的保障,是以何種方式展現的。依此,檢討宗教團體法草案中,哪些規定逾越應有的界限,侵犯人民或宗教團體的宗教自由; 並對這些不妥處,提出可能的改進意見,但不會鉅細靡遺介紹通篇草案。最後,對整部草案提出歸納意見,包括草案缺失及修正方向。
目次一. 緒論
● 研究動機與背景
1.研究動機
2.研究背景與問題意識
(1) 背景
(2) 問題意識
● 研究方法
1.憲法解釋方法的確定
(1) 概說
(2) 解釋方法
2.一般研究方法
● 本文架構
1.本文立場
(1) 價值多元
(2) 個人自主
2.本文架構
(1) II:宗教自由為基本權的必要性
(2) III:宗教自由的憲法建構
(3) IV:「宗教團體法草案」的介紹與評析
II 宗教自由為基本權的必要性
● 基本權規定的目的
1.個人與國家的關係--國家的目的
2.人性尊嚴的維護
(1) 憲法地位
(2) 內涵
(3) 我國大法官會議解釋及學說
(4) 對「人性尊嚴」的反省
3.本文見解-自我決定
(1) 出發點
(2) 「自我決定」在德國實務及學說上的相關概念
(3) 參考德國基本法第2 條第1 項的規定
(4) 「自我決定」的意義
(5) 「自我決定」的地位與作用
(6) 我國大法官會議解釋及學說上的相關概念
● 宗教自由在西洋法制的歷史沿革
1. 早期在德國地區的發展
(1) 古希臘羅馬時期
(2) 中世紀
(3) 威斯特法和約 (Westfalische Friede)
(4) 普魯士的宗教自由
2.在歐洲或北美地區的發展
3.19世紀和20世紀早期的宗教自由
4.威瑪帝國憲法中的宗教自由
5.國家社會主義時代的宗教自由
● 宗教自由的初步概念
● 保護宗教自由的必要性
1.出發點
2.保護的必要性
(1) 概說
(2) 保護必要性的依據
(3) 小結
III 宗教自由的法建構
● 宗教自由的保護領域
1.保護領域的意義
2.我國憲法第13 條的構成要件
(1)「宗教」的定義
(2)「信仰宗教」的意義
3.其它相關自由權
(1) 德國和美國的憲法規定
(2) 德國學說與實務
(3) 美國實務
(4) 我國憲法的解釋可能
● 宗教自由的保護利益
1.「保護利益」的意義
2.「保護利益」的分類
3.「保護利益」概念的作用
4.宗教自由的保護利益
(1) 內在的╱外在的宗教信仰
(2) 積極的╱消極的宗教信仰
(3) 個人的╱集體的宗教信仰
● 宗教自由的作用方式
1.基本權的作用方式概說
(1) 基本權的主觀作用方式
(2) 基本權的客觀作用方式
2.宗教自由的主觀作用方式
(1) 防禦權
(2) 給付權
3.宗教自由的客觀作用方式
(1) 為價值秩序
(2) 國家的保護義務
(3) 制度性保障
(4) 組織與程序性保障
● 宗教自由的權利主體
1.自然人
(1) 自然人
(2) 胎兒及未成年人
(3) 死者
2.私法人或非法人團體
3.公法人
● 宗教自由的界限
1.基本權界限概說
(1) 國家干涉的概念
(2) 國家干涉的形式依據
(3) 國家干涉的實質依據
2.宗教自由的界限
(1) 國家干涉的形式依據
(2) 國家干涉的實質依據
(3) 「國家寬容原則」的意義
IV 「宗教團體法草案」的介紹與評析
● 法律規範宗教事務的憲法基礎
1.法律規範法
(1)「宗教性法律」
(2)「一般性法律」
(3) 區分實益
2.法律規範的目的及其界限
(1) 目的在限制人民宗教自由的法律規範
(2) 目的在促進或維護人民宗教自由的法律規範
3.小結
● 宗教自由對宗教團體的保障
1.概說
2.宗教團體的意義
3.對宗教團體的保障
(1) 宗教自治的概念
(2) 宗教自治的內涵
● 宗教團體法草案
1.草案內容介紹與評析
(1) 內容概說
(2) 第1章:總則 (第1-6 條)
(3) 第2-4章:三類宗教團體
(4) 第5章:財產 (第18-26 條)
(5) 第6章:宗教建築物 (第27-28 條)
(6) 第7章:附則 (第29-36 條)
2.本文整體觀點
(1) 整體評析
(2) 本文建議
V 結論
● 宗教自由為基本權的必要性 (本文II)
● 宗教自由的憲法建構 (本文III)
●「宗教團體法草案」的介紹與評析 (本文IV)
● 反思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
(二) 德文文獻
附錄 宗教團體法草案
ヒット数601
作成日2003.11.21
更新日期2015.11.26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注意:

この先は にアクセスすることになります。このデータベースが提供する全文が有料の場合は、表示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せんのでご了承ください。

修正のご指摘

下のフォームで修正していただきます。正しい情報を入れた後、下の送信ボタンを押してください。
(管理人がご意見にすぐ対応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シリアル番号
287508

検索履歴
フィールドコードに関するご説明
検索条件ブラウ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