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者 |
定方晟
;
劉欣如
|
出版年月日 | 1996.10 |
ページ | 170 |
出版者 | 大展出版社 |
出版サイト |
http://www.taipeipublishers.org.tw/mq_detail.asp?no=0240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書籍=Book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叢書系列:心靈雅集系列 |
キーワード | 須彌山; 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淨土=彌陀淨土=The Western Paradise of Eternal Bliss=The Land of Bliss=Sukhavati; 宇宙觀=Cosmosology; 俱舍論; |
抄録 | 佛教經典或法語雖多,但都歸於兩類思想--輪迴與解脫. 至於從哪解脫,卻說不清楚,甚至根本沒說,這樣,終會陷入偏頗,有失平衡. 事實上,解脫是先有輪迴才有解脫. 若對輪迴缺乏實感,便不會覺得解脫有何必看了. 一般來說,大家習慣輕視輪迴思想,以為那是老古董. 殊不知它絕非無益東西,這是古代人洞察銳利. 反應敏捷的思想. 依佛教看來,人生很苦,這樣反覆不停的輪迴思想,當然帶有黯淡的厭世色彩. 依佛教宇宙觀來說,包括人類,地球和太陽等存在,也只不過是同樣的輪迴現象之一. 在這樣的宇宙現象觀裡,當然包括怎樣逃脫輪迴生存的探究? 那就是禪定和後來出現的念佛了.
佛教學者分別體驗和研究這種輪迴宇宙與解脫之道後,才把這些締造成一項壯大的體系. 紀元五世紀,有位印度佛教僧人--世親,寫了一本《俱舍論》解說這項體系. 雖說是五世紀作品,卻提示了佛教最早期的世界觀. 其中有章叫〈世品〉(loka),完全在說佛教宇宙觀. 它叫做須彌山,誠如世品章名所說,這種宇宙觀企圖說明宗教世界裡,有關世俗世界的組成問題. 本書前面主依這章來寫的.
但思想是不斷發展和變化的東西.《俱舍論》沒提到極樂思想,後來才紛紛出現,甚至也有了地獄說法,本書也涉及這些方面的思想探究. 日人接受了這種宇宙觀時,各地才紛紛出現這種宇宙觀的仿效名稱,如須彌山. 地獄谷. 彌陀原等. 甚至連諸般舊神處也被華教化了. 例如木縣靈山「二山「(即是男體山),便是從類似的音茨,改成觀音淨土的「補陀洛山」,同樣的「二荒」也能改寫為佛教式的「日光」(佛教有日光菩薩). 湖泊有中禪寺湖,瀑布有華嚴瀑布,也都是取自佛教關係的名稱.
以上是山地區的話題,平地亦建築無數的寺廟與石頭的地藏. 東京市內有高圓寺. 吉祥寺和國分寺等車站名,其實,這些名稱由來決非偶然. 整個日本列島彷彿進入佛教宇宙的縮影時代. 乍見下,佛教文化似乎籠罩著日本,而今正在退潮了. 不說「須彌山」與「贍部洲」被忘得乾乾淨淨,連「極樂」也被基督教的「天國」取代. 佛教宇宙觀呈現如此情狀,倒不是二次世界大戰後突然出現的結果,而是從古代開始逐漸下坡的結局. 本書從佛教宇宙觀的介紹開始,談到佛教解脫是想建立在怎樣的人生觀這項前提上面? 這才是我寫作的目的. 有些內容看似老古董,跟我們完全無緣,例如,輪迴與解脫思想,在現代社會是否仍有教育價值呢? 我也想發表些個人的淺見. |
ISBN | 9575576403 |
ヒット数 | 799 |
作成日 | 2004.02.28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