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梁簡文帝立身、文論與《維摩詰經》關係考=The Philosophy and Literary Theory of Emperor Chien-wên of the Liang Dynasty and the Vimalakirit: Thematic Connections |
|
|
|
著者 |
沈淑芳 (著)=Shen, Shu-fang (au.)
;
林伯謙 (著)=Lin, Po-chien (au.)
|
掲載誌 |
國立編譯館館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mpilation and Translation
|
巻号 | v.25 n.1 |
出版年月日 | 1996.06 |
ページ | 37 - 74 |
出版者 | 國立編譯館 |
出版サイト |
http://epublish.hyweb.com.tw/NICT/home.jsp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單位: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 |
キーワード | 五代佛教; 佛教文學=Buddhist Literature; 維摩詰經=Vimalakirtin-irdesa; 中國佛教史=Chinese Buddhist History |
抄録 | 梁簡文帝蕭綱自地方藩鎮入主東宮未久,即以儲君之尊,在春坊力倡「宮體」,後更提出「立身之道,與文章異」的文學理論。他的主張,大大引發當代文壇及後世墨客騷人的響應。但《梁書‧簡文帝本紀》評論蕭綱,便已將他的文章,和人品割裂析離,以為他雖有人君之懿,文章卻輕華為累,君子不取;而就是歷代詩話、文學史,或學者研究論文中,對他的評價也不高,詆毀他作品變態、墮落的,更所在多有。這麼說來,他有人格分裂現象嗎?或者他根本就是偽君子呢?他的為人,和文學理論果真難以協調嗎?若能協調,又有何種理論依據?為解決這些疑問,本文特分四節—簡文帝的立身之道,簡文帝與佛教、簡文帝的文學觀、簡文帝文學觀與《維摩詰經》的關係,逐一剖析。首先從蕭綱為人論述起,說明究竟是何種因素,促使他具有史籍所褒崇的人格;接著再探究蕭綱發揮其文學理念最重要的四封書信,藉以明瞭其內涵,兼亦可與當時文壇流派,作一比較。最後再指出蕭綱和家人皆好《維摩詰經》,故從他的為人、著述,乃至文學理論的提出,莫不與《維摩詰經》有密不可分的關連。相信透過本文敘說,足以洞見蕭綱用心;而對以往評論家、研究者的誤解,也能有所澄清。 |
目次 | 一、前言 37 二、簡文帝的立身之道 40 三、簡文帝與佛教 42 四、簡文帝的文學觀 50 五、簡文帝文學觀與《維摩詰經》的關係 63 六、結論 72 |
ISSN | 10160574 (P) |
ヒット数 | 394 |
作成日 | 2004.02.27
|
更新日期 | 2019.12.19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