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中國佛教早期懺罪思想之形成與發展=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nfessional Thought in Early Chinese Buddhism |
|
|
|
著者 |
釋大睿 =Shih, Ta-rui
|
掲載誌 |
中華佛學研究=Chung-Hwa Buddhist Studies
|
巻号 | n.2 |
出版年月日 | 1998.03 |
ページ | 313 - 337 |
出版者 | 中華佛學研究所=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
出版サイト |
http://www.chibs.edu.tw/
|
出版地 | 新北市, 臺灣 [New Taipei City,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東初老和尚九秩冥誕暨圓寂二十週年紀念專輯. Special Collection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90th Anniversary of the Birth and 20th Anniversary of the Passing of the Venerable Tung-ch'u. |
キーワード | 懺罪思想; 懺法; 無生懺法; 證三昧 |
抄録 | 懺悔是佛教中重要的實踐行門. 以中國佛教而言,在東漢譯經初期,即有關於懺悔思想之經典傳譯. 此中懺罪思想,與中國儒家,道教等傳統文化中贖罪,悔過等思想結合,促成中國佛教懺罪思想之發展,進而形成藉著儀式進行,以達成懺罪為目的之懺悔儀軌.
在諸多大乘經典中所闡明之懺悔思想,幾乎是與禪觀,三昧的修持結合,尤其攝入般若空慧之觀照,更是大乘懺悔思想之根本理則. 故修懺悔法,不僅可達罪業清淨,更有證三昧,發慧,得解脫等目標. 而懺悔方法,亦與原始佛教僧團中,單純的懺悔羯摩不同,其中含有稱念佛名,誦經,禮拜,持咒等多樣化的行持方法. 懺悔法,可謂在大乘佛教思想中有了極大的轉型.
中國佛教亦吸收大乘懺悔思想,創制懺悔儀軌,並舉行禮懺法會. 從東漢時期即有於齋日行懺悔法之記載,到了南朝,王室更是盛行禮懺. 此外,僧傳中亦有諸多僧人修懺的事蹟. 雖,至今未發現有隋代以前之懺法儀軌,但從許多修懺史料的記載中,可發現王室舉行禮懺之目的,普遍為求國境久安,或為去病,求長壽等現世利益為主. 而僧伽中雖有少數將修懺與禪定結合行持,但卻未見具體用大乘懺悔經典之理觀修持於懺法中. 此現象直到隋 智者大師才有了開創性的發展. 不過,從東漢至六朝時期所譯經典之懺悔思想,及此期流行之儀軌模式或懺悔方法,都為往後發展的天台懺法提供了充分的養料.
|
目次 | 一. 前言 二. 中國佛教懺悔思想興起之時代背景 (一) 儒家的悔過思想 (二) 道教的悔過思想 (三) 時代及王室背景 三. 中國佛教早期之懺罪思想與懺儀運作 (一) 懺罪思想之理論根據 1. 懺悔對象及懺法分類 2. 修持方法 3. 懺悔之目的或功德 4. 原始與大乘懺悔思想之轉型 (二) 東漢至六朝時期懺儀的運作 四. 小結 |
ISSN | 1026969X (P) |
ヒット数 | 1607 |
作成日 | 1998.04.28; 2002.07.23
|
更新日期 | 2017.07.24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