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著者 |
周裕鍇
|
掲載誌 |
「世變中的文學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系列之一「世變與創化: 漢唐, 唐宋轉換期之文藝現象」研討會論文集
|
出版年月日 | 1999 |
ページ | [1] - 18 |
出版者 |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會議論文=Proceeding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會議地點: 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主協辦單位: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
キーワード | 周裕鍇;禪宗=Zen Buddhism=Zazen Buddhism=Chan Buddhism=Son Buddhism; 詩歌;晚唐;五代;賈島;Chan School;Poetry;Late Tang Dynasty;Five Dynasties;Chia Tao; |
抄録 | 本演講以晚唐五代的禪宗與詩歌為研究對象,主題是「世變中的 文學世界」.
晚唐五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軍閥割據,戰亂頻仍,文教衰落的時 代,而禪宗卻步入其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並在某種程度上成晚唐五代文化的象徵. 與此同時,曾有過坐禪經歷的詩人賈島成這時期詩歌的族幟,以其情緒幽寂淒冷的詩歌開創了文學史上的「賈島時代」. 禪宗與「賈島格」詩歌為何能成封建文化廢墟上的幸運兒呢? 其主原因有幾點:
其一. 從社會學角度來看,禪宗的呵佛罵祖,離經慢教的反偶像,反經典,反權威的精神,與當時封建皇權權威的喪失及封建上層建築和意識形態崩潰的狀況相一致,而賈島們的詩歌也以其與儒家詩教的主流話語相疏離而反映了同樣的思潮. 其二. 從文化學的角度來看,禪宗通俗的言說方式,特別是臨濟宗的「棒喝」,具一種非文化或反文化的傾向,賈島格的苦吟態度和白描手法,也同樣體現出文化修養的貧乏,因此在因戰亂而造成的文化素質低下的社會中倍受歡迎. 其三.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晚唐五代的黑暗政局,造就了一大批社會的多餘人,落第的舉子,失去土地的農民,苦悶,壓抑,牢騷,不平是彌漫於整個社會的普遍情緒,禪宗的呵佛罵祖與棒喝機鋒曲折地體現了牢騷不平的情緒發洩,而賈島格的詩歌更多地體現了苦悶壓抑的人格扭曲. 其四. 從宗教學和文學的角度來看,禪宗以「頓悟自性」取代了外在的宗教信仰,賈島們以吟纉個人情緒使詩歌成心靈的保姆,而非世界的回聲,均曲折地反映了該時代意識形態的信仰危機.
晚唐五代禪宗與詩歌還有不少事實聯繫,和尚的還俗,詩人的出家,是該時代的普遍現象,而這些詩禪雙栖的人物,促進了禪宗與詩歌的雙向交流,如賈島詩中關於坐禪經驗的描寫,齊己等人詩格類著作中借鑒禪宗的旨訣,禪宗的機鋒中常引用詩人的名句,禪宗偈頌對詩歌的借鑒模仿. 總之,禪宗與詩歌的相互影響,為晚唐五代的文化廢墟留下了一些有價值的文物,而這些文物有待我們更深入地發掘整理. |
ヒット数 | 425 |
作成日 | 2001.02.21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