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者 |
釋惠敏=Shih, Hui-min
|
出版年月日 | 1995.05 |
資料の種類 | 網路資料=Internet Resrouc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惠敏法師其他資料見:http://ge.tnua.edu.tw/~huimin/
|
キーワード | 隨喜; 生活中的修行=Buddhism in Life; 布施=Donation; 四無量心=Four Immeasureables; |
抄録 | 「捨與得」(givc and take)似是條簡單的公式,因甲方give A 物 to 乙方,故甲方 take B 物 from 乙方。但能徹底理解而實踐者不多,因這條公式常令人困惑。如它也可改寫成「因乙方 give B 物 to 甲方,故乙方 take A 物 from 甲方。」這就說明"give and take"是相對的,如俗諺「明明去,暗暗來;明明來,暗暗去」,亦可說是「來來去去,去去來來;不來不去,不去不來」,實在不必太計較「誰捨誰得」或「誰得便宜誰吃虧」。
其次,因甲方、乙方、A物、B物不一定都是具體對象,或有形、無形,或財物、行為,或言語、心意,故明眼人能隨時隨機適當地「捨與得」,信手拈來都是。如理財專家善於流通財物,覺悟者亦知道所「得」是難逃無常法則的,若不施「捨」則於自他皆無益而終歸朽壞,布施交流才能化腐朽為神奇。此外,此公式從 “因為” 至 “所以” ,反應的時間長短不一,在交換質量上也不一定是常數。如何能百折不回,至死無悔?如何能施捨自己所僅有的、最愛的、極辛苦所得的?如何能以歡喜心、恭敬心、清淨心,施捨給任何人乃至仇敵?太難了吧!
但我們可從「隨喜心」開始學習,心「隨」他人之善行義舉起歡「喜 」、關懷、參與。或多用心體會日常中一呼 (捨)一吸 (得)事實,否則只呼出或只吸入豈不彆扭?如此也可從與大自然交流的經驗中,確認自己是與社會息息相關的,並瞭解與社會共存的需要,及學習與他人分享的自在。
|
ヒット数 | 781 |
作成日 | 2004.02.13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