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禪宗詮釋學面對海德格式與德希達式的迂迴」中文導言=Zen Hermeneutics via Heideggerian and Derridean Detours (Chinese introduction) |
|
|
|
著者 |
黃筱慧
|
掲載誌 |
哲學與文化=Monthly Review of Philosophy and Culture
|
巻号 | v.30 n.3 (總號=n.346) |
出版年月日 | 2003.03 |
出版者 | 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 |
出版サイト |
http://www.umrpc.fju.edu.tw
|
出版地 | 臺北市, 臺灣 [Taipei shih, Taiwan]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為東吳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
キーワード | 公案=語錄=Koan; 詮釋學=Hermeneutics; 禪宗=Zen Buddhism=Zazen Buddhism=Chan Buddhism=Son Buddhism; 佛學研究=佛教學=Buddhist Studies=Buddhology |
抄録 | 一如朴教授所指出的:詮釋學是門追尋意義之生發誕生的科學,但此發展走向,並非單純起源自近期的哲學發展,有關這個學科的源流初始,可一直追溯到達摩祖師與聖經解經詮釋的遠古歷史。然而,近期的詮釋學派仍有別於傳統的詮釋學理論,因後者的目標在於發掘相關宗教文本的權威性意義;前者則常將焦點集中在意義的產生。更甚有之的,是在近期歐陸中,詮釋學旨在追尋哲學中如何定問形上學的傳統。正因這門學科的主要活動,多集中在對一切與文本相關的意義精研中,此種鑽研正可創造出一種氛圍,以供品讀禪宗公案。而公案作為一種獨特的文本理論的實踐對象而言,它可呈現出的詮釋學面向的人文研究活動,是獨特且深密的。 本文另一個與禪宗公案對立並比的重頭戲,是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的存有學詮釋學,與德希達(Jacques Derrida)的解構詮釋學。透過解析三個與鞋相關的公案故事,朴教授巧妙地分別以海德格在〈藝術的起源〉一文中的,梵谷(Van Gogh)有關鞋的文本,與德希達對海德格的回應文章:〈歸還,構作第三個論述〉做為對仗。其巧妙處,除直接呈現著詮釋學的特殊功能外,對東西文本與文化的比較哲學而言,本文是個具深刻代表意義的創作。 詮釋,是種言詮之戲,玩耍間表達出一個「我們」,我們對哲學與哲學家們的理解,這種理解直接表達且呈現了,我們之意下的他(她)們與真理的間距。世間真有鞋與鞋之真理否?對德希達而言,一雙鞋亦如一個現場,海德格筆下,藝術作品是這種真理的現場,它開顯著真的什麼。這種特定的某個存有者,在其存有中的揭露(the disclosure of the particular being in its being)。但還歸某物於現下之間後,德希達的獨特言詮,又可供當下尚非小沙彌的讀者們,甘心地摸著腦門繼續想下去:「還歸?還歸何處呢?」 公案與詮釋學的解構理解,直接以世界與存有為源,提供我們向這個獨一世界的隱蔽一角,再次開放。一個小小腦門的頂上有青天,一個東西交會的言詮,也無限地繼續著。讀完本文後,筆者一個多年來對詮釋學的工作心願,彷彿在朴教授的文字世界中,有了一個很理想的示範,文本世界的真理問題,往往一提出,就很難為他(她)者所同意,但文本中整體呈現著的「作者」這個存有者,使世界有了天地,文化亦有了古今中外的匯流。聚流之後力量舒往何方呢?文本本身已經靜靜地回應了我們了。
|
ISSN | 10158383 (P); 10158383 (E) |
ヒット数 | 463 |
作成日 | 2004.04.30
|
更新日期 | 2017.10.17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