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論人間佛教的現代品格=On the Modern Character of the Humanistic Buddhism |
|
|
|
著者 |
鄧子美 =Deng, Zi-mei
|
掲載誌 |
中國禪學=Chan Studies
|
巻号 | n.1 |
出版年月日 | 2002.06 |
出版者 | 河北禪學硏究所主辦 / 中華書局出版 |
出版地 | 北京市, 中國 [Beijing, China] |
資料の種類 |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 |
言語 | 中文=Chinese |
ノート | 作者1951年生,江蘇無錫人。1989年獲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現為江南大學法政學院副教授。發表有《傳統佛教與中國近代化》、《20世紀中國佛教》(合著)等專著。 |
キーワード | 太虛; 印順; 現代佛教=近代佛教=Contemporary Buddhism; 人間佛教=入世佛教=Humanistic Buddhism=Engaged Buddhism |
抄録 | 本文追溯了人間佛教思想的源流,闡明了南禪在革新精神等四方面,對人間佛教理論的創立者--釋太虛的思想影響,肯定南禪無疑是人間佛教的源頭之一;並根據人間佛教第一、二代代表人物--釋太虛、印順與趙朴初的有關論述,概括出「現代佛教」與「古代佛教」多層面的本質差別,而人間佛教的品格,就是其現代特質的體現。進而,從這些品格中抽象出兩大現代特徵--理性化與多樣化;同時指出,人間佛教理論依據,基於「無我」意識的東方佛教根本理性,與西方基於「自我」意識的新教理性有異。 本文強調:業已創立的人間佛教理論形態的,進一步豐富與完善,將主要取決於東方理性與西方理性的對話,取決於處理好理性化與多樣化的關係。即多樣化發展為理論上的概括,提煉提供豐富的實踐經驗,並糾正邏輯理性往往難免的直線性,而理性思維則為多樣化發展,提供正面指導。最後,評述了海峽兩岸人間佛教第三代代表人物的貢獻,提出應警惕兩類對人間佛教思想的理解偏差。
|
目次 | 一、人間佛教思想的源和流 二、人間佛教對傳統的質的提升 三、人間佛教品格的現代特徵 四、以佛教理性重新審視傳統 五、人間佛教現代品格的豐富與完善
|
ヒット数 | 623 |
作成日 | 2004.05.07
|
更新日期 | 2024.07.10 |
|
Chrome, Firefox, Safari(Mac)での検索をお勧めします。IEではこの検索システムを表示できません。
|